诗并序(其九十七)

百姓被欺屈,三官须为申。

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新。

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

天子抱冤屈,他于陌上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公。王梵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百姓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抗争。诗中“百姓被欺屈”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弱势群体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同情。接着,“三官须为申”暗示了百姓希望通过神灵来申诉冤屈,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官方正义的失望。

“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新”描绘了百姓每日聚集在一起,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或安慰的情景,体现了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榆树被砍断后长成柳树,判鬼变成了人,象征着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同时也暗示了希望与转变的可能性。

最后,“天子抱冤屈,他于陌上尘”将视角转向了最高统治者,表达了对天子也未能摆脱冤屈的感慨,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不公的普遍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深切忧虑和渴望。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九十八)

代天理百姓,格戒亦须遵。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

一时截却项,有理若为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并序(其九十九)

天下恶官职,未过御史台。

好眉福张眼,何须弄师子。

傍看甚可畏,自家困求死。

脱却面头皮,还共人相似。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一○○)

家同须饱暖,装束唯粗疏。

俗人作怜爱,处置失形模。

衣裤白如鹤,头巾黑如乌。

夹袍实誇锦,衫改高机芦。

未羡霍去病,谁论冯子都。

此是丈夫妾,何关曹主奴。

他道恒饱食,我瘦我欲死。

唯须学一种,勿复青当史。

行年五十馀,始学无道理。

回头义经营,穷因只由你。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一○一)

鸿鹄尽飞扬,蝙蝠夜陵泊。

幽显虽不同,志性不相博。

他家求官官,我专慕客作。

斋得贰㪷米,铛前交摎脚。

脱帽安怀中,坐儿膝头著。

不羡荣华好,不羞贫贱恶。

随缘适世间,自得恣情乐。

无事强入选,散官先即著。

年年愁上番,猕猴带斧凿。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