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不寐时。

咀茹兰薰宜有主,恢张风雅更为谁。

三千来首收清月,二十馀年撚白髭。

了却许多闲职分,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热爱写诗,写诗是他难以入眠时的寄托。
品味兰花的芬芳,需要有心人去欣赏,弘扬文雅之风又该由谁来做呢。
他收集了大约三千首诗,这些诗记录着清冷的月光,二十多年的时光。
他已经完成了许多职责,但并非仅仅因为热爱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吟诗:作诗、写诗。
不寐:无法入睡,失眠。
咀茹:品味,咀嚼。
兰薰:兰花的香气。
主:主人,此处指欣赏者。
恢张:发扬,扩大。
风雅:文雅,高尚的风格。
三千:虚数,表示数量多。
清月:清冷的月光。
白髭:白胡须,指年老。
闲职分:闲暇的职责或职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七)》,邵雍以诗表达自己的心境。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为了爱好而写诗,而是诗在他生活中扮演着某种特殊的角色。接下来的“诗是尧夫不寐时”暗示诗歌是他在深夜无眠时的精神寄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咀茹兰薰宜有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沉浸在诗的世界中,如同品味兰花的芬芳,暗示他对诗歌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他强调诗歌在弘扬风雅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恢张风雅更为谁”,意味着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深入挖掘和传播这种高雅的艺术。

“三千来首收清月”表达了诗人创作数量之多,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可见他对诗歌的执着与热爱。“撚白髭”则以细节描绘他的年龄增长,但对诗歌的热情依旧如初。

最后两句“了却许多闲职分,尧夫非是爱吟诗”呼应开头,再次强调诗歌并非单纯的消遣,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完成“闲职分”的方式,同时也是他精神追求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我表白,展示了邵雍对诗歌的热爱以及诗歌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八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先见时。

直在胸中贫亦乐,屈于人下贵奚为。

谁何药可医无病,多少金能买不疑。

迟老更逢春不老,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掩卷时。

时过犹能用归妹,物伤长惧入明夷。

夏商盛日何由见,唐汉衰年争忍思。

畎亩不忘天下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二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喜老时。

明著衣冠为士子,高谈仁义作男儿。

敢于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

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五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相度时。

合放手时须放手,得开眉处且开眉。

狂情多见好人喜,僻性少为他物移。

只恨一般言不到,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