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筠圃吏部寄题拙诗四首,适假旋,赋此为赠

龙子具史才,善学紫阳笔。

著书逾十年,凤池曾未入。

忽捧五朵云,变体效韦陟。

同游忆鹭渚,论文共畴昔。

古今纳怀抱,早兼才学识。

致身今省郎,回翔在禁密。

由来铨衡司,稽考近史职。

岂独藉文章,赓歌以报国。

子亦能诗人,投我累篇什。

性情本一气,我诗堪子质。

作诗如作史,即此见风力。

子诗无常师,往往有心得。

浪仙遇京兆,推敲偶相值。

公干肯升堂,澹台不至室。

诗道日趋下,竟成夤缘习。

而子独不然,品高诗自逸。

观人在忽微,我心仪有日。

以兹矢平生,当为邦司直。

看子上青云,晚成裕名实。

致君尧舜道,千秋事何极。

同学廿年余,心期应可必。

杜老称诗史,许身空契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龙筠圃吏部的才华与品德。诗中提到龙筠圃吏部具有撰写历史的才能,善于模仿朱熹的文风,著书多年却未曾进入朝廷。后来,他突然如同捧起五朵云般,转变风格,效仿韦陟的文风。诗中还提到龙筠圃吏部与作者一同游览鹭渚,共同探讨文学,其胸怀古今,早兼才学识。现今他已晋升为省郎,活跃于宫廷之内,负责编纂历史。不仅凭借文章,还能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诗中赞扬龙筠圃吏部的诗歌没有固定的师承,却能有所心得。提到韩愈和孟郊相遇的故事,以及王粲愿意登门拜访,但澹台未至的故事,以此来比喻龙筠圃吏部的独特之处。诗中指出,随着诗歌风气的下降,许多诗人追求形式上的附庸风雅,而龙筠圃吏部却能保持高尚的品质,其诗歌自然流露出超凡脱俗的气息。

诗中还提到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表达了对龙筠圃吏部品格的欣赏,并期待他能像杜甫一样成为“诗史”,实现对国家的贡献。最后,诗中表达了对与龙筠圃吏部相识多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符征岩进士出宰楚南

圣门论仕学,其道原无二。

所期斯能信,未仕先求志。

民社初身膺,作宰匪容易。

汉代犹近古,经术以为治。

后世轻一行,遂将此事废。

上官持鉴衡,亦复儒为戏。

应对容止间,登场诧同类。

岂有读书人,不解读律例。

所嗟忠信薄,谁存哀矜意。

古称亲民官,慨然思慈惠。

符君始通籍,正当强仕岁。

胸有记事珠,面带诗书气。

书生本文弱,迂拙奚必讳。

但愿守其迂,毋工为趋避。

且常安于拙,甘让人巧智。

素质禀天授,骨格不妩媚。

肯效时世妆,恐为脂膏累。

阳城自署考,虞诩矜利器。

人各有所能,但行吾素位。

安静若无华,功可日月计。

念念在生民,孜孜务康济。

能不愧儒林,即以继循吏。

形式: 古风

苏方伯赓堂同年远贻诗集,并寓书勉以末路,赋答(其一)

三千里外一编新,二十年中謦欬亲。

出处半生关世道,安危四望属吟身。

豪情海阔风能啸,骨格山苍笔自春。

稷契少陵空有愿,济时君不愧词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苏方伯赓堂同年远贻诗集,并寓书勉以末路,赋答(其二)

晨星落落念同群,中外犹停岭峤云。

天上夜腾台辅耀,海滨光现少微文。

亦思车乘随芳轨,其奈桑榆近夕曛。

惭愧瑶缄申劝勉,转凭诗卷策高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黄深坞司马权篆丰学,见访山庄并惠以诗,次韵答之

儒冠非误尚青毡,风矩依然老郑虔。

投笔仍将修五凤,趋庭早已兆三鳣。

旧游琴剑怀仙石,家世箕裘本砚田。

莫道卑栖犹枳棘,九天雨露总无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