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三)

灵均赋秋菊,终古以为期。

采采见南山,淡磊渊明诗。

沉吟二子作,古逸影灯帷。

开门汲井阑,雪厚白玉墀。

积阴竟滔天,草木其能违。

但解菊中趣,虚白原芳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名为《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三)》。诗中以菊花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对古代文人雅士高洁品质的向往。

首句“灵均赋秋菊,终古以为期”,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典故,将菊花与屈原的高洁品格相联系,暗示菊花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采采见南山,淡磊渊明诗”两句,通过描绘采菊之景,联想到陶渊明的田园诗,进一步强调了菊花与古代文人雅士精神的契合。

“沉吟二子作,古逸影灯帷”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和陶渊明两位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古朴逸致。接着,“开门汲井阑,雪厚白玉墀”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诗人打开门扉,汲取井水,雪覆盖着台阶如白玉般晶莹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

“积阴竟滔天,草木其能违”两句,通过描述连绵不断的阴云笼罩天地,暗示自然界的严酷环境,同时也隐喻社会环境的压抑,但草木依然顽强生长,象征着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但解菊中趣,虚白原芳菲”点明主题,强调理解菊花的内在精神,即虚心、纯洁、高雅,这些品质如同菊花的芳香一样,能够持久地散发出美好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四)

皇天赋我知,平居动心魂。

寒灰一念在,耿耿不能髡。

朝北暮天池,何物为鹏鹍。

故园一篱秋,夜梦常温温。

物候万不齐,何由讯寒暄。

琤然一叶脱,若减寥天痕。

归墟不早计,感此大化奔。

安能荷鸦嘴,退息南山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五)

春花态多方,维菊实兼之。

吐纳九秋精,变化绝思惟。

衣白与衣黄,洒落天人姿。

入道初洗红,连娟青蛾眉。

缤纷天女花,微笑难通辞。

亦现庄严身,狮象千威仪。

颇疑造物巧,意欲穷般倕。

得非骚赋魂,搏化为此奇。

世人立名字,与俗同妍媸。

心省不能言,此妙无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六)

莹骨醒寒寐,竹雪明照窗。

微风振琅玕,掩冉久难降。

亲炉暖宿茗,犯冰浥寒缸。

冬严入秋花,清绝不可双。

坐觉萧寥心,歛定还在腔。

有弟尺书来,计程发龙江。

皑皑雪黏天,四极绝吠厖。

遥知予季念,楚梦暗兰茳。

孤芳此相待,伫听幽径跫。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七)

凝阴齐忧端,六合同凛冽。

冰锋入瓶樽,却此霜下杰。

虚壁荧四照,孤几心光结。

岂关护养殊,尽性为奇节。

采露忆芳晨,裛袖香未灭。

微茫履时心,随序惊飘瞥。

万物有成毁,愿续须臾绝。

号木晚未休,催年亦何切。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