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曲

钱唐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

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

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

形式: 古风

翻译

钱塘江边春天景色如锦,寒冷的潮水带着晴朗的色彩。
淮南的游子马儿连声嘶鸣,碧绿的草地让人流连忘返。
风吹过,游子的心情像被吹散的烟雾,纤细的手指深情地拨动着琴弦。
在明亮的红烛宴席上,一大杯酒如同飞泉般倾泻而下。

注释

钱唐:指杭州的钱塘江。
春如织:形容春天景色繁多、美丽如织锦。
淼淼:形容水势浩渺。
寒潮:春天的冷潮。
晴色:晴朗的色彩。
淮南: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南方。
游客:远行的游子。
马连嘶:马儿连续不断地嘶叫。
碧草:翠绿的草地。
归不得:舍不得离开。
风飘客意:风吹动游子的心思。
吹烟:比喻心情或思绪飘散。
纤指:细长的手指。
雁弦:古时指筝或瑟等弦乐器。
堂堂:盛大、壮观的样子。
红烛:红色的蜡烛。
长鲸:巨大的鲸鱼,这里比喻海量。
泻酒如飞泉:倒酒的动作形容为飞泉般洒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岸的繁华景象和游子离别的情怀。"钱塘岸上春如织",以织造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景色繁复;"淼淼寒潮带晴色"则写出春日温暖之中仍有寒意的江水,伴随着晴朗的天气。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季画面。

接着,"淮南游客马连嘶"指的是来自淮南的旅客,马儿嘶鸣声此起彼伏,传达出行者稠密和喧嚷的氛围;"碧草迷人归不得"则表明绿色的草地让人迷失方向,难以割舍这美丽的景致,不忍心离去。

"风飘客意如吹烟"形容游子的情感随风飘散,如同轻柔的烟雾般;"纤指殷勤伤雁弦"则写出弹奏琴瑟时,细腻的手指在琴弦上跳动,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离人之思。

最后两句"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热闹气氛。"一曲堂堂"形容音乐宏伟而庄严;"红烛筵"则是指红色的蜡烛照亮了餐桌,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长鲸泻酒如飞泉"中的"长鲸"可能指的是宴席上用来盛放美酒的器皿,这里的比喻则是酒流淌如同飞速的泉水,形容酒的丰富和宴会的热闹。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对游子的情感抒发以及宴席上的热烈场面,展现了诗人温庭筠在唐代所特有的文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寄山中人

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

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

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

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常林欢歌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

秾桑绕舍麦如尾,幽轧鸣机双燕巢。

马声特特荆门道,蛮水扬光色如草。

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咿喔鸡鸣早。

形式: 古风

惜春词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形式: 古风

晚归曲

格格水禽飞带波,孤光斜起夕阳多。

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

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

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

玉鞭骑马杨叛儿,刻金作凤光参差。

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阳人不知。

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