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泽民的作品,名为《迎春乐·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沈吟暗想狂踪迹”,诗人沉思默想,回忆起过去那些狂放不羁的足迹,这些记忆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心中不断闪现。
“亲曾作、燕堂客”,这里的“亲曾作”指的是与知己共同创作的诗歌,而“燕堂客”则是指在燕市之堂共度时光的朋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贵,以及他们之间通过文学艺术交流思想和感情。
“赏春风、共醉垂杨陌”,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诗人与友人一同在垂柳成荫的小路上尽情享受着春风,甚至因美景而沉醉。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愉悦的时光。
“云鬓亸、金钗侧”,这里描写的是女子的发饰和装扮,“云鬓”指的是如云般高耸的发髻,“亸”可能是指头发蓬松的样子,而“金钗侧”则是说精致的金质发簪略显于侧面。这两句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一种闲适优雅的情感氛围。
“对酒何曾辞大白”,这句话可能是在引用李白的诗句,表明诗人与友人在饮酒时从未拒绝过,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豪放情怀和不拘小节的性格。
“十年后、音尘俱息”,转眼间已是十年过去,往日的声音和尘埃都已平静。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今日走江西,空怅望、荆湖北”,诗人今天踏上前往江西的旅程,心中却充满了对荆湖北岸的向往和不舍。这里的“空怅望”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以及对远方美景的无限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