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晚景象。开篇"九衢艳质,看来怎比他闲靓",通过对九条街道上的繁华景象与某物(可能是月光或灯光)的比较,表达了对那份宁静美好的向往。"清韵。似照水横斜暮临镜"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清澈而和谐的氛围,如同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宛如一面古典的镜子。
接着,诗人笔锋转向"林间顿画阁,花底藏芳径",这里的"林间"与"花底"构成了一种隐逸之境,"阁"和"径"则是这宁静空间中的建筑物和路径,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中还提到"幽静。将绛烛、高烧照双影",这里的"绛烛"指的是用红色丝线缠裹的蜡烛,而"高烧"则表明烛火旺盛,"照双影"则可能是指诗人和所思之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增添了一份温馨与孤寂。
随后,诗人写到"琼瑶皓素,未及肌肤莹。伊试省",这里的"琼瑶"可能指的是美玉,而"皓素"则形容肌肤之白,如同未经世事沾染的纯洁。此处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那份未曾沾染尘俗的纯净的渴望与自省。
最后两句"我从今、还肯再孤另。记取兰房,夜深人迥。窗外月照,一方天井"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回忆。"我从今"表明诗人此刻的决心,而"还肯再孤另"则表现了对过去某种生活状态的怀念与不舍。接下来的"记取兰房,夜深人迥",通过提及兰房和夜晚的寂静,强化了这种回忆中的孤独感。而"窗外月照,一方天井"则把读者带回到诗开头那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景中,月光如水,映照在井边,构成了一幅深邃幽远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