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二十首(其十五)

两度兰秋首。恁家家、更番斗样,饤盘瓜镂。

共祝新欢相连爱,今岁穿针果又。

看浅浅、银河如旧。

漫道两回归信准,问人间、置历天知否。

劳隔水,伫望久。

填河莫诉雏尼瘦,数从头、星期几闰,翠桥重构。

二十七年云烟过,恁月朱栏已朽。

况吉庆、裁花罗袖。

休说白头无巧乞,便韶年、乐事何曾有。

还卧听,雨中漏。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贺新郎》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场景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传统节日的浪漫与哀愁交织在一起。

“两度兰秋首”,开篇即点明时节,兰花开于秋季,此处暗喻时间的流逝与轮回。接着,“恁家家、更番斗样,饤盘瓜镂”描绘了家庭间庆祝七夕的热闹景象,通过“饤盘瓜镂”的细节,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精致。

“共祝新欢相连爱,今岁穿针果又”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传统习俗的传承。穿针、斗样等习俗,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看浅浅、银河如旧”一句,借银河之静美,寄托了对永恒不变的渴望。而“漫道两回归信准,问人间、置历天知否”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劳隔水,伫望久”描绘了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相思之情,充满了哀怨与期待。“填河莫诉雏尼瘦,数从头、星期几闰,翠桥重构”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颂扬。

“二十七年云烟过,恁月朱栏已朽”回顾了历史的变迁,月光下的朱栏虽已破败,但爱情的光辉却依然闪耀。“况吉庆、裁花罗袖”则以裁花为乐,体现了即使在艰难时刻,人们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休说白头无巧乞,便韶年、乐事何曾有”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珍惜,即便年华老去,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还卧听,雨中漏”以自然界的细微声音,暗示了生活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与哀愁,以及对爱情、生活、时间的深刻思考。李慈铭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贺新郎》不仅是一首节日的赞歌,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二十首(其十六)

红豆抛残矣。正花前、鬓丝禅影,泥人如此。

十万春风谁管领,甘为雪儿愁死,偏零落、鸳鸯名字。

争道罗横难脱白,证香名、未办黄金纸。

这场错,铸谁是。

同年碧玉才弹指,半相逢、钿筝瑶阮,招摇过市。

愿种搞门千本草,稳卧樱桃花底。

都不羡、盘龙账子。

巧借青娥消肮脏,拼偿他、轻薄生生债。

掷铅管,泪如水。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二十首(其十七)

三月临平路。趁濛濛、好风十里,吹成香雾。

山里花光三百顷,山外一帆人去。

更多少、夕阳洲渚。

无奈碧波回眼看,恁多情、不解留侬住。

旖旎煞,数声橹。故园节物谁堪语。

正清明、莺歌巷陌,燕泥庭户。料得花前同上寿。

细数行程何处。说客里、风光偏苦。

手把柳枝从头记,叹何曾、此物供羁旅。

者离别,忒无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二十首(其十八)

春满长安矣。又年前、莺啼草绿,薄游天气。

莫问江南今何在,犹有闲身堪寄。

须病起、从头料理。白发春山相妩媚,更花前。

容我疏狂地。鸲鹆舞,倩花记。

骑驴三载春明邸,数平生、穷途知己,如公能几。

谁付金瓯纤儿手,五岳胸中平未。

愿日饮、亡何而已。天下即今多健者,便著书。

种菜都非计。长作达,从公耳。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二十首(其十九)

种玉原无异。看盈盈、银河相对,文鸳交济。

十载名花又榜首,管领春风人意,更不用、红栀私誓。

生小云翘金层惯,恁樱桃、输与琼浆味。

霞峤近,绿梅殢。谁从朱鸟窗前觑。

恰相当,莺巢燕客,粉昆瑶辈。

引凤清溪桐一瓣,好配山矾吾弟。

笑还胜、紫宫兄妹。

舞罢玳筵花十八,喜珍珠、量得娇柔婿。

箫鼓里,碧衣会。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