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答甬川少宰言边事

汉兵朝出塞,胡马夜临关。

咫尺云中烽火,羽檄满长安。

幸赖君王神武,报道天声不杀,黠虏望风还。

庙谟皆帝力,仁义炳如丹。是何心,甘战斗,恣贪残。

忍使农耕荒却,机杼尽抛闲。

堪叹沿边饶将,可惜连营劲卒,冻苦雪霜寒。

果谁驱铁骑,直捣贺兰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明代夏言的《水调歌头·其三》以边事为题材,通过描绘汉军与胡马的紧张对峙,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国家的军事策略。"汉兵朝出塞,胡马夜临关",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边境的紧张局势,暗示敌我双方行动迅速,战斗一触即发。

"咫尺云中烽火,羽檄满长安",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紧急,烽火连天,军情告急的信息迅速传至京城。接下来,诗人赞扬了君王的神武和仁义,"幸赖君王神武,报道天声不杀,黠虏望风还",表达对朝廷决策的信心,认为敌人闻风而逃,得益于皇帝的英明领导。

"庙谟皆帝力,仁义炳如丹",肯定了国家政策的力量,强调仁义是制胜之道。然而,诗人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何心,甘战斗,恣贪残",批评了战争背后的残酷和对百姓生活的破坏。

"忍使农耕荒却,机杼尽抛闲",表达了对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的忧虑,妇女们的纺织也被迫中断。诗人感慨边疆将领的无能,"堪叹沿边饶将,可惜连营劲卒,冻苦雪霜寒",指出将领们未能有效保护士兵,导致他们受冻挨饿。

最后,诗人发出质问:"果谁驱铁骑,直捣贺兰山",表达了对真正能够领导军队深入敌境,直取贺兰山的英勇将领的期待,希望有人能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总的来说,这首词既展示了战争的严峻,又寄寓了对和平与仁政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369)

夏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字:公谨
  • 籍贯:江西贵溪
  • 生卒年:1482—1548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四)答甫川写情

绿槐阴合匝,黄鸟语间关。

檐外数竿修竹,日午报平安。

朝退簿书多暇,睡起吏人初散,林暮鸟仍还。

兴来时命酒,何暇问烧丹。夜堂深,凉雨后,烛花残。

简点平生心事,云在意俱闲。

浪说朝阳鸣凤,漫道中流砥柱,宝剑照霜寒。

总为君恩重,当年别故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题许司徒松皋书室

平皋松十里,紫气接函关。

覆野乱枝如盖,上有鹤巢安。

落日嵩云片片,秋水洛川渺渺,林黑雨龙还。

昔闻广成子,曾此炼神丹。慨经罹,秦火后,六经残。

我爱两程夫子,守道乐安闲。

一自神龟呈瑞,天启中原文物,奎壁夜芒寒。

白发司农老,筑室占青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柬甬川少宰感旧

隽才名翰苑,雅望重贤关。

照眼玉壶冰鉴,性度自安安。

曾向湖南问讯,咫尺龙门迢递,万里使车还。

寻仙游五岳,分我玉柈丹。望钟陵,春草碧,杏花残。

几度寄书无雁,彩笔画堂闲。

追忆舟樯北上,怅望林丘高卧,祇恐旧盟寒。

那知开口笑,今日共蓬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七)答甬川少宰纳凉之作

微飙生竹院,凉月照松关。

避暑南宫仙署,藤枕石床安。

望切琼楼玉宇,思入雪山冰壑,八极驭风还。

雨添荷叶碧,露洗海榴丹。坐来深,香烬冷,漏声残。

静看银河清浅,天阔水云闲。

想象水晶帘箔,恍惚琉璃宫阙,潇洒玉壶寒。

更欲骑黄鹤,吹笙近碧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