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烈女二首(其一)

战垒多新鬼,衡茅表大家。

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

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苏烈女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董其昌创作,通过对苏烈女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高敬意。

首句“战垒多新鬼”,开篇即以战场的残酷景象入笔,暗示了苏烈女所处环境的危险与悲壮。接着,“衡茅表大家”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苏烈女虽身处简陋的衡茅之中,却展现出大家风范的高尚品质。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与深度。

“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两句,是对苏烈女生前行为和死后影响的高度评价。她不仅在生时无愧于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即使在去世后,她的影响力也未减分毫,这体现了她人格的伟大与深远影响。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中,“青冢”借指墓地,这里用以形容苏烈女墓地的庄严肃穆,同时也暗含着对她的怀念之情。“颜何厚”则表达了对她美德的深厚赞誉。而“崩城事共嗟”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共同哀悼的情景,强调了苏烈女事迹的感人至深。

最后,“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将苏烈女的贞洁灵魂比作雌剑,象征其坚不可摧的意志与力量,能够清除一切邪恶与不公,达到净化社会的效果。这一结尾,既是对苏烈女精神的最高赞美,也是对其深远影响的寄托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苏烈女生平事迹的深情回顾与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英勇与高尚,也寄托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苏烈女二首(其二)

国恤传江汜,王风续汝坟。

问名曾未字,殉节岂恒闻。

马革嗟何及,鸿毛死更芬。

史书苏媛事,宁数锦回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至后同诸公访愚公慈惠兰若驾纳言延伯有作依韵和之

神皋方丈室,初地盍簪盟。

花雨翻空界,松涛杂梵声。

小参如筏语,晏坐閒关情。

楼阁重延眺,千山积翠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留别侯六真司农

剑履瞻民部,星辰托友昆。

家如移社曲,容许傍夷门。

易接铜龙武,难虚镜水恩。

春风杨柳陌,意气罄离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汶上路太守壁二首(其一)

寻云路公榭,招鹤路家池。

记取还山客,风流此一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