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苏烈女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董其昌创作,通过对苏烈女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高敬意。
首句“战垒多新鬼”,开篇即以战场的残酷景象入笔,暗示了苏烈女所处环境的危险与悲壮。接着,“衡茅表大家”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苏烈女虽身处简陋的衡茅之中,却展现出大家风范的高尚品质。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与深度。
“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两句,是对苏烈女生前行为和死后影响的高度评价。她不仅在生时无愧于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即使在去世后,她的影响力也未减分毫,这体现了她人格的伟大与深远影响。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中,“青冢”借指墓地,这里用以形容苏烈女墓地的庄严肃穆,同时也暗含着对她的怀念之情。“颜何厚”则表达了对她美德的深厚赞誉。而“崩城事共嗟”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共同哀悼的情景,强调了苏烈女事迹的感人至深。
最后,“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将苏烈女的贞洁灵魂比作雌剑,象征其坚不可摧的意志与力量,能够清除一切邪恶与不公,达到净化社会的效果。这一结尾,既是对苏烈女精神的最高赞美,也是对其深远影响的寄托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苏烈女生平事迹的深情回顾与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英勇与高尚,也寄托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深深敬仰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