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义塾诸公

婆娑七十翁,已矣将焉求。

麋鹿违本性,一朝出林丘。

故园在何许,驾言东南游。

人才盛吴会,讲贯多儒流。

内顾衰朽质,污渠映清沟。

坐有歌骊驹,将贻识者羞。

溽暑困朱夏,偃息时归休。

南窗小容膝,卧对红葵榴。

年华不我待,青镜照白头。

祇今已后死,巨海吹浮沤。

诸君幸少壮,勖学追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一位七旬老翁,人生至此有何求。
麋鹿失去本性,一旦离开山林便无处停留。
故乡究竟在何方,驾车向东南方游走。
江南人才济济,学者众多如江河。
回顾自己衰老之躯,如同污秽流入清澈的沟渠。
宴坐中有人唱起《骊驹》曲,怕让有识之士见笑。
酷暑难耐夏日长,偶尔休息也该回家。
南窗下小屋仅容膝,躺卧其间看红花绿叶。
岁月不等人,镜子映照着我满头白发。
如今往后,死亡如海面泡沫,转瞬即逝。
望各位正值青春,努力学习以追先贤足迹。

注释

婆娑:形容姿态优美。
已矣:已经如此,表示感叹。
麋鹿: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违本性:违背了原有的天性。
驾言:驾车出行。
人才:指有才能的人。
儒流:儒生群体。
衰朽质:衰老的身体。
识者:有见识的人。
溽暑:湿热的夏天。
红葵榴:红色的葵花和石榴。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留别义塾诸公》,描绘了一位七十岁的老翁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年轻学子的寄语。首句“婆娑七十翁”形象地刻画了老者的沧桑与坚韧,接着“已矣将焉求”表达了他对于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以麋鹿比喻自己,感叹离开自然的束缚,暗示了对回归本性的向往。

“故园在何许,驾言东南游”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知识文化的追求,选择出游吴会之地,那里人才济济,学术氛围浓厚。然而,面对自身的衰老,“内顾衰朽质”,他感到自己的不足,如同污渠映照出清水沟的污浊。

“坐有歌骊驹,将贻识者羞”表达了他的自省,意识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匹配这样的环境,可能会让识者感到羞愧。接下来,诗人借夏日炎热,表达对休息的渴望,希望能适时归隐。

“南窗小容膝,卧对红葵榴”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画面,尽管岁月匆匆,他仍珍惜眼前时光。最后,他感慨时间无情,自己即将逝去,如同大海上的泡沫。他鼓励年轻的朋友们趁着少壮年华,努力学习,追赶前贤。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后辈的期许,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对教育的热情。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留别山村乐闲菊存爱山梅村并寄景初慎与国华

南来飞雪如柳花,北归柳花如飞雪。

乾坤偪仄困羁旅,江山苍莽惊岁月。

白云冉冉千里外,滴尽春林子规血。

故人回首乱峰青,古堠斜阳照离别。

形式: 古风

病中四绝(其四)

浪说苏公久已仙,岂知翁自厌馀年。

雪堂二客能相从,姓字当时惜不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病中四绝(其三)

叶落萧萧壅树根,疏林带郭半疑村。

卧闻车马墙边过,无事呼儿早闭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病枕

潇潇风雨夜,病枕厌长更。

辗转终无寐,呻吟不绝声。

鼠牙乘壁暗,鸡翼报窗明。

辛苦床前婢,频呼睡不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