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西山亭》由明代诗人谢矩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首联“亭草萋萋一径微,升沉乌兔竟何归”,以“亭草萋萋”和“一径微”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荒凉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升沉乌兔”借用古代传说中的日月运行比喻时间的流逝,引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竟何归”三字,既是对时间流逝的追问,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颔联“客来拄笏风生爽,人醉钩帘雨过稀”,描绘了两位访客在亭中畅谈的情景。一位客人手持手杖,迎风而立,感受着清风带来的凉爽;另一位则在雨后的宁静中饮酒,将帘子轻轻钩起,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闲适与自在,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颈联“逝水斜阳同一色,落霞孤鹜每齐飞”,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交融。夕阳与流水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落霞与孤鹜在空中齐飞,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逊。
尾联“浮云富贵非吾欲,且向山中啖蕨薇”,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他不为浮云般的富贵所动,而是选择回归自然,与山林为伴,品尝蕨菜与薇菜,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真我本性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综观全诗,《西山亭》通过描绘西山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自然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