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道傍丘阜

自出城北门,平野亘长云。

道傍多高阜,累累若丘坟。

丰草为不生,白日何氤氲。

焉知非陵墓,下有长逝人。

棺椁化为土,衣冠腐为尘。

既往不可见,来者不可闻。

百岁何足恃,为生良自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中山北道傍丘阜》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道路两旁的丘阜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引出对人生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首句“自出城北门,平野亘长云”,诗人从城北门出发,眼前是广阔无垠的平原,远处的云彩连绵不绝,营造了一种辽阔而深远的背景。接着,“道傍多高阜,累累若丘坟”点明了道路两旁的地形特征,这些高高的土丘如同古老的坟墓,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轮回。

“丰草为不生,白日何氤氲”两句,诗人通过丰茂的草地不再生长,以及白日的朦胧氛围,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荒凉与哀愁的气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衰败,也暗喻了生命的消逝与时间的流逝。

“焉知非陵墓,下有长逝人。棺椁化为土,衣冠腐为尘。”诗人在此处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这些高高的土丘是否曾经是陵墓?地下埋葬的是已经长逝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棺木化为泥土,衣物与饰品也腐朽成尘。这一系列的描述,将自然景观与生命哲学紧密相连,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死亡不可避免的感慨。

最后,“百岁何足恃,为生良自勤。”诗人直抒胸臆,指出人的寿命虽长不过百年,但生活应当勤奋努力。这句话既是对前文生死主题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劝勉,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九日夷山驿

驰驱涉长道,时节良易更。

去日能几何,商飙飒以盈。

玄蝉号且息,群雁翩南征。

兹辰揆重九,在俗岂殊情。

抗袂出虚馆,登高望旧京。

圆穹无留翳,素颢有馀清。

延瞩周四遐,但见古时城。

颓宫委蔓草,乔岳袭前名。

茫茫阴阳间,感此百虑并。

我性不解饮,虚觞聊自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歌风台

黔首厌秦暴,龙德奋炎刘。

英雄乘天诛,拔剑起相仇。

天风隳陵谷,飞云扬九州。

天下事既定,怀土未遑休。

置酒宴高台,中厨进庶羞。

悲歌落林木,父老皆涕流。

功臣日菹醢,壮士从何求。

至今丰沛间,长顾使人愁。

故乡帝所爱,零落遗旧丘。

大运各有终,圣贤谁能留。

焉知万岁后,魂魄复来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用谢玄晖入朝曲分韵送马中丞赴南台得收字就用其体

金陵郁迢递,行旆暧悠悠。

兰台清露集,松庭积霭收。

白鹭回修渚,朱凤矫崇丘。

离离曳青绶,晔晔振彤驺。

远甸芳风散,神都旭景浮。

临轩结冲想,还车宁久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其一)

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

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

寒气日以至,谁能无家室?

驱车望江介,道路焉可述。

河济无安流,原野皆荡潏。

稷黍宁复遗,草木但蒙密。

虎豹无时号,蛇龙多夜出。

对此不能言,怀人易成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