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吟

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形式: 古风

翻译

亲眼所见称为认识,亲耳所听称为知晓。
然而,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世间却是罕见的。

注释

目:眼睛。
见:看见。
之:的。
谓:称为。
识:认识。
耳:耳朵。
闻:听见。
知:知晓。
奈何:为什么。
与:和。
识:认识。
天下:世间。
亦:也。
常:常常。
稀:罕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知识吟》,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知识和认识的界限。"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意思是通过眼睛看到的称为认识,通过耳朵听到的称为知识。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不易,强调了世间真正具备深刻见解和全面认知的人并不多见。这首诗寓含了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世间知识匮乏的感慨,体现了邵雍哲学中对真理探索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二)

中宵闻风声,起视庭树疏。

览彼木始荣,叶落不成墟。

生才已旷世,涉变尤无馀。

承尘留薄寒,内帷有残炉。

过时竟何用,况欲为橧居。

出户见明星,充絮飘长裾。

犹能御羊裘,未可持换铢。

芬芳盆中梅,丫杈窗下株。

爱惜遂及彼,吾怀将何如。

形式: 古风

知幸吟

鸡职在司晨,犬职在守禦。

二者皆有功,一归于报主。

我饥亦享食,我寒亦受衣。

如何无纤毫,功德补于时。

形式: 古风

知非吟

今日已前事,知非心可凭。

虚言安足道,实行又何矜。

无药医衰老,有诗歌圣明。

纵然时饮酒,未肯学刘伶。

形式: 五言律诗

诗画吟

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

诗画善状物,长于运丹诚。

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诗者人之志,言者心之声。

志因言以发,声因律而成。

多识于鸟兽,岂止毛与翎。

多识于草木,岂止枝与茎。

不有风雅颂,何由知功名。

不有赋比兴,何由知废兴。

观朝廷盛事,壮社稷威灵。

有汤武缔构,无幽厉欹倾。

知得之艰难,肯失之骄矜。

去巨蠹奸邪,进不世贤能。

择阴阳粹美,索天地精英。

籍江山清润,揭日月光荣。

收之为民极,著之为国经。

播之于金石,奏之于大庭。

感之以人心,告之以神明。

人神之胥悦,此所谓和羹。

既有虞舜歌,岂无皋陶赓。

既有仲尼删,岂无季札听。

必欲乐天下,舍诗安足凭。

得吾之绪馀,自可致升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