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

中宵闻风声,起视庭树疏。

览彼木始荣,叶落不成墟。

生才已旷世,涉变尤无馀。

承尘留薄寒,内帷有残炉。

过时竟何用,况欲为橧居。

出户见明星,充絮飘长裾。

犹能御羊裘,未可持换铢。

芬芳盆中梅,丫杈窗下株。

爱惜遂及彼,吾怀将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半夜听到风声,起身看庭院里的树木稀疏。
欣赏那些刚刚开始茂盛的树木,即使叶子落下也不成堆废墟。
我这一生的才能已经超越时代,经历变化后更是所剩无几。
屋内微寒,只留下些许炉火余温在尘埃中留存。
过去的时光究竟有何意义,更何况想要搭建简陋的草屋。
出门看见明亮的星星,棉絮随风飘动,拖曳着长长的衣摆。
还能穿上羊皮袄抵御寒冷,但还不至于拿去换取微薄的财物。
盆中的梅花散发着香气,窗下的枝丫也显生机。
对这些事物的爱惜延伸开来,我的心情会怎样呢?

注释

中宵:半夜。
旷世:超越时代。
承尘:屋檐或屋顶。
橧居:简陋的草屋。
明星:明亮的星星。
充絮:棉絮。
羊裘:羊皮袄。
芬芳:香气。
丫杈:树枝分叉处。
爱惜:珍惜爱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醒来,听到风声后起身观察庭院景象。他注意到树木虽已开始发新芽,但落叶并未堆积成墟,寓意生命的短暂与变化。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身处简陋之境,只有薄寒和残炉相伴。他意识到时光易逝,过去的岁月并无多大用处,更不必妄想借此换取更好的生活。出门仰望星空,看到飘动的长衣,想起即使穿着粗布羊裘,也不愿轻易交换。诗人对窗下的梅花和丫杈的植物心生怜爱,由此引发对自己心境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自我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知幸吟

鸡职在司晨,犬职在守禦。

二者皆有功,一归于报主。

我饥亦享食,我寒亦受衣。

如何无纤毫,功德补于时。

形式: 古风

知非吟

今日已前事,知非心可凭。

虚言安足道,实行又何矜。

无药医衰老,有诗歌圣明。

纵然时饮酒,未肯学刘伶。

形式: 五言律诗

诗画吟

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

诗画善状物,长于运丹诚。

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诗者人之志,言者心之声。

志因言以发,声因律而成。

多识于鸟兽,岂止毛与翎。

多识于草木,岂止枝与茎。

不有风雅颂,何由知功名。

不有赋比兴,何由知废兴。

观朝廷盛事,壮社稷威灵。

有汤武缔构,无幽厉欹倾。

知得之艰难,肯失之骄矜。

去巨蠹奸邪,进不世贤能。

择阴阳粹美,索天地精英。

籍江山清润,揭日月光荣。

收之为民极,著之为国经。

播之于金石,奏之于大庭。

感之以人心,告之以神明。

人神之胥悦,此所谓和羹。

既有虞舜歌,岂无皋陶赓。

既有仲尼删,岂无季札听。

必欲乐天下,舍诗安足凭。

得吾之绪馀,自可致升平。

形式: 古风

诗史吟

史笔善记事,长于炫其文。

文胜则实丧,徒憎口云云。

诗史善记事,长于造其真。

真胜则华去,非如目纷纷。

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

天下非一物,天下非一身。

皇王帝伯时,其人长如存。

百千万亿年,其事长如新。

可以辩庶政,可以齐黎民。

可以述祖考,可以训子孙。

可以尊万乘,可以严三军。

可以进讽谏,可以扬功勋。

可以移风俗,可以厚人伦。

可以美教化,可以和疏亲。

可以正夫妇,可以明君臣。

可以赞天地,可以感鬼神。

规人何切切,诲人何谆谆。

送人何恋恋,赠人何勤勤。

无岁无嘉节,无月无嘉辰。

无时无嘉景,无日无嘉宾。

樽中有美禄,坐上无妖氛。

胸中有美物,心上无埃尘。

忍不用大笔,书字如车轮。

三千有馀首,布为天下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