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白发三首(其二)》。诗中以“我闻夜交藤,能使人首乌”开篇,巧妙地引入了关于夜交藤能使人头发变黑的传统说法,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头发由黑转白的无奈与感慨:“我发从渠白,但愿一愁无。”诗人希望自己的忧愁能够消失,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生命老去的深深忧虑。
后两句“此藤不足宝,不若树萱草”,诗人将夜交藤与萱草进行了对比。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安慰和忘忧,诗人认为与其追求夜交藤的神奇功效,不如种下萱草来寄托内心的慰藉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生活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