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

红豆。红豆。知否别来人瘦。月明何处秦声。

肠断墙头雁筝。筝雁。筝雁。记得那回相见。无语。

无语。门掩一庭春雨。峭寒帘幕沉沉。

银烛烧时夜深。深夜。深夜。又是海棠花谢。

形式: 词牌: 三台

鉴赏

这首《三台令》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妙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与细腻情感的抒发。

首先,“红豆”作为开篇,象征着相思之情,引出“知否别来人瘦”的感慨,暗示了离别后主人公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消瘦,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哀愁。接着,“月明何处秦声”一句,将听觉与视觉结合,通过月光下的秦地音乐,营造出一种凄美而遥远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伤情绪。

“肠断墙头雁筝”中的“雁筝”,借用了大雁南飞的典故,象征着分离与期待重逢的心情,而“墙头”则暗示了空间的阻隔与时间的流逝,使得情感更加复杂与深沉。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接下来,“筝雁。筝雁。”的反复,不仅强化了对分离与期待的强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而“记得那回相见。无语。无语。”则通过回忆与沉默,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过往美好时光时的无奈与哀伤,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门掩一庭春雨。峭寒帘幕沉沉。银烛烧时夜深。深夜。深夜。”这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寂静与寒冷的夜晚,春雨与峭寒的对比,银烛的微光与夜深的静谧,共同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意境,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离别之痛的复杂与深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未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32)

刘嗣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

筝船酒幔斗娇憨。柳毵毵。燕喃喃。

好是绿窗如梦、倚清酣。

多少倦游心绪在,眠又起,似吴蚕。

尊前唯有旧何戡。味谁谙。恨谁堪。

教唱杏花春雨、望江南。

回首画屏山六曲,一半是,旧云岚。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薄倖.韩景图话女郎絮絮题壁事,为填此词

谢家人杳,讶壁上、香名谁扫。

记细语、一星星絮,小立夕阳魂悄。

恁因缘、剩粉零烟,年年留伴花风袅。

早千叠柔肠,十分痴梦,锁断画廊春晓。

重唤起杨枝恨,想白傅、清歌多少。

怅红情绿意,闲悰无分,鬓丝几日吹残了。

湖山缥缈。便同心、结就西陵,何处逢苏小。

愁他归路,一碧芳塘萍绕。

形式: 词牌: 薄倖

河传

江馆。天远。月如烟。隔院听歌未眠。

雁行零落晚风前。缠绵。十三筝柱弦。

知否冬郎容易瘦。相思透。一曲双红豆。恨迢迢。

又归潮。魂销。夜深长板桥。

形式: 词牌: 河传

高阳台

梦尾灯红,情边水绿,断肠又是兰舟。

消几帆风,离人吹下西洲。

春波依旧鸳鸯路,甚孤眠、占断闲鸥。

慢回头、翠被天涯,冷了香篝。

销魂不是长亭怨,是深盟玉镜,款语银钩。

小叠吟笺,匆匆著得多愁。

阑干腻雨还应在,怕朝来、梨苑成秋。

等闲休、团扇圆时,何处秦楼。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