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叹

往年水仙从吴来,四万馀本花尽开。

今年祗得四千本,十本一花无重台。

家家水仙苦不售,一钱一本谁买回。

人穷罕有好事者,生理萧条良可哀。

水仙天暖但生叶,天寒始见花含胎。

今岁广南颇风雪,冻伤无数桃与梅。

水仙苦寒亦不发,安得一夜春气回。

我心望春与花似,春来我心花亦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水仙叹》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生长状态和市场状况,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切忧虑。

诗中首先回顾了往年的盛况,“往年水仙从吴来,四万馀本花尽开”,描述了过去水仙花在吴地的繁荣景象,数量众多,花开满枝。然而,转眼到了今年,“今年祗得四千本,十本一花无重台”,数量骤减至四千株,且每十株中仅有一朵花开放,暗示了水仙花的生长状况不佳。

接着,诗人关注到水仙花的市场销售情况,“家家水仙苦不售,一钱一本谁买回”。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水仙花难以卖出好价钱,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不景气。诗人进一步指出,“人穷罕有好事者,生理萧条良可哀”,在人们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购买昂贵的水仙花,这不仅是对个人经济状况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整体的经济困境。

最后,诗人以水仙花的生长周期为引子,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关注,“水仙天暖但生叶,天寒始见花含胎”。水仙花在温暖的季节里只长叶不开花,而在寒冷时节才开始孕育花蕾,这不仅揭示了水仙花生长的独特习性,也暗喻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微妙联系。

诗人进而提出希望,“今岁广南颇风雪,冻伤无数桃与梅。水仙苦寒亦不发,安得一夜春气回”。面对广南地区频繁的风雪天气,导致桃梅等其他花卉受损,水仙花同样面临严寒的挑战,无法正常开花。诗人渴望能够有一夜春风,让所有受困于严冬的植物都能复苏,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广陵老僧闻一以画扇见贻诗以答之

老僧能琴复能画,八十四龄何潇洒。

扇头贻我潇湘景,彷佛闻有飞泉泻。

乞师即来一鼓琴,移将万壑寒松林。

霜钟一醒青莲耳,流水长清太白心。

形式: 古风

修复浮丘诗社有作

仙城三石三塿,似三神山随波流。

地道潜通第七洞,朱明门户惟浮丘。

浮丘丈人昔栖此,子乔吹笙翩来游。

浮丘伯与浮丘叔,兄弟一罗而一浮。

稚川来挹浮丘袖,丹井至今如龙湫。

海神珊瑚一再献,珊瑚知自珊瑚洲。

瀫阳浮丘结大社,吾越风雅凌中州。

前掩曲江后海目,埙篪一一相绸缪。

变乱以来遗响绝,后生不知分歌讴。

抗风轩中失领袖,诃子林里谁赓酬。

别裁伪体遍里巷,汉唐规矩同寇雠。

泰泉弟子多古调,兰汀青霞居其优。

我今欲作钟吕倡,欲得二三黎与欧。

南园东皋总荒草,坛坫复有浮丘不。

招携诸君理芜秽,胜事更与仙灵谋。

曜真之天再开辟,泉源福地持咽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和惠州王子千太守初入罗浮宿冲虚观用东坡同子过游罗浮韵并以为寿

朱明曜真仙人京,太守入山天乐鸣。

洞天日月一沐浴,碧鸡红翠生光明。

天教太守主双岳,神君元是长庚生。

药市酒田暮治事,琪花瑶草朝省耕。

仁爱使民尽眉寿,岂徒一身聃与彭。

东浮西罗恣攀陟,车轮蛱蝶同身轻。

鲍女飞猿尚蹩躠,葛公哑虎徒狰狞。

铁桥自可到银汉,玉柱何用探金庭。

踏穷四百三十二,一峰一峰图且经。

泉源福地置飞阁,真一法酒留丹铭。

金马且复隐星宿,玉蟾岂必辞公卿。

冲虚玉简多秘祝,先为苍生求太平。

形式: 古风

王太守作见日亭成诗以美之

泰山鸡鸣始见日,罗浮夜半踆乌出。

南溟自是阳明谷,十日所浴光洋溢。

三足欲栖上下枝,天鸡惊起黑如漆。

珊瑚之树即扶桑,曜灵家在鲛人室。

牂牁大洋咫尺间,蓬莱一股何曾失。

未暾峰峰见东君,六螭先指浮山云。

金光直射散飞电,火轮千里烧氤氲。

玄黄鸡子连珠似,五色鸿蒙分不分。

罗山势与浮山并,见日有台当绝顶。

泰山日观高不如,俯视朱天最空迥。

台风每苦扶摇多,吹倒铁桥堕青冥。

重造飞亭今有谁,惠阳太守才天挺。

郁仪日日朝朱明,君为东道有馀情。

导引重轮勤夙夜,寅宾两珥竭神明。

昧爽沧凉好晞发,日华吐纳变金骨。

羲和为尔再中天,不使白驹过倏忽。

云衣霓裳日往来,文章更与炎精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