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

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

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

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

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

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

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

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连璧。

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

想像斜川游,作诗寄彭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向东郊走去寻找春天,却未见到鸟语花香的踪迹。
春风在流水间轻轻吹过,野鸭和大雁拍打着翅膀先飞起来。
孤独的小船随意漂荡,拨动着半篙碧绿的水面。
我在桓山脚下停船,长啸一声整理轻便的马鞭。
在石室中弹奏古琴,清脆的琴声回荡在幽静的空间。
怀念那泉下的人,野外的火光照亮了枯枝败叶。
领悟这世间万物,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傍晚归来,坐在洪边的大石上,心中感慨。
惭愧我不是王襄那样的雅士,你子渊愿意接纳我这样的客人。
面对流水吹奏洞箫,水中的月影与箫声相映成趣。
这份欢乐真是永恒,回首过往,时间已隔遥远。
想象在斜川游玩的情景,写下这首诗寄给彭泽的朋友。

注释

莺花:指鸟语花香。
凫雁:野鸭和大雁。
孤帆:孤独的小船。
舣舟:停船靠岸。
桓山:地名,可能指具体的山。
轻策:轻便的马鞭。
泉下人:指去世的人。
野火:野外的火光。
王襄:可能指有高尚品行的人物。
子渊: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洞箫: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
斜川:地名,可能与诗人的情感或回忆有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桓山的景象与心境,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作品。诗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

开篇“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但并未立即看到燕子的踪迹,这既是对春意的追求,也反映出一种期待的心态。紧接着,“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吹拂着溪流,鸭子和大雁在水中嬉戏,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丽写照,也预示了春天的到来。

“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一句,诗人借船只漂浮于波光粼粼之中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情怀。接下来的“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则是对停泊在桓山下的船只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游历时的宁静与喜悦。

“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一句,转而进入了一种更为内敛的情境。诗人在石室之中奏琴,琴声回荡于山谷之间,既是对音乐美的享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一句,则引出了对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关切。诗人通过观察泉水下的居民,以及他们因野火而失去存粮的情形,表达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接下来的这两句,则是诗人的哲思之所在。诗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一种深刻的问题:在这个不断变迁的人世间,什么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地?这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探讨。

随后,“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一句,再次回到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在黄昏时分返回,并于洪流之上的一块岩石上悠然坐下,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释然。

“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自谦之词。这里的“王襄”可能指的是历史上以 гост贤著称的人物,而“子渊”则可能是诗人自指或化名,表达了一种谦虚与自知之情。

接下来的“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连璧”一句,是对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诗人在溪流边吹奏洞箫,水面上的月光映照着山石,形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

“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则是全诗情感高潮的一种总结。诗人通过对这次游历经历的回顾,认为这种与自然亲近、心灵得到满足的情感,是不会随时间而消逝的。

最后,“想像斜川游,作诗寄彭泽”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向往与期待。通过想象着将来可能会有的一次斜川之游,以及通过写诗这种方式来传递给友人彭泽,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少小家江南,寄迹方外士。

偶随白云出,卖药彭城市。

雪霜侵鬓发,尘土污冠袂。

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自从夷夏乱,七丝久已弃。

心知鹿鸣三,不及胡琴四。

使君独慕古,嗜好与众异。

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

归来锁尘匣,独对断弦喟。

挂名石壁间,寂寞千岁事。

形式: 古风

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

苻坚破荆州,止获一人半。

中郎老不遇,但喜识元叹。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

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阴求我辈人,规作林泉伴。

宁当待垂老,仓卒收一旦。

不见梁伯鸾,空对孟光案。

才难不其然,妇女厕周乱。

世岂无作者,于我如既盥。

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

夜光一已多,矧获累累贯。

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

吾侪眷微禄,寒夜抱寸炭。

何时定相过,径就我乎馆。

飘然东南去,江水清且暖。

相与访名山,微言师忍、粲。

形式: 古风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捲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形式: 古风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一)

忘归不觉鬓毛斑,好事乡人尚往还。

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