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其五)

万古垂名岂敢,三年费俸长闲。

有酒似陶元亮,无愁学庾子山。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

翻译

万古流传的名声我怎敢妄求,
三年的俸禄却常常闲置不用。

注释

万古:永久、长久。
垂名:流传名声。
岂敢:怎么敢。
三年:指一段时间。
费俸:花费俸禄。
长闲:长期闲置。
似:像。
陶元亮: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无愁:没有忧虑。
学:效仿。
庾子山: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三和》组诗中的第五首。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名声的态度较为谦逊,他并不追求永恒的万古垂名,而是更看重实际的生活与心境。"万古垂名岂敢"表达了他对名声的看法,认为长久流传的名声并非自己所敢妄求。

"三年费俸长闲"则反映了诗人对工作的态度,他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俸禄在相对清闲的状态中,这可能意味着他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或者有更高的追求,比如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有酒似陶元亮"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以饮酒自乐,不慕荣利而著称,诗人在这里表达自己希望能像陶渊明那样享受生活,有品酒的乐趣。

"无愁学庾子山"则是借用了南朝文学家庾信的典故,庾信虽然身处乱世,却能保持乐观豁达,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学习庾信的心态,即使面临困难,也能保持无愁之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自我期许。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和(其六)

公诗百战万选,人才三少两多。

若许追攀及格,稍容积渐盈科。

形式: 六言诗 押[歌]韵

三和(其三)

义不作进学解,分应有坐客寒。

自省开斯未信,何言颛禄须干。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三和(其二)

某良士某良士,古之人古之人。

名利坐中雠敌,诗书千载交亲。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三和(其八)

大国并吞江汉,小家垂罄瓶罍。

贲育但叉手揖,沮溺漫穷年推。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