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

今上元年九月初,正南门锁涩关枢。

城上日出三丈馀,城下戢戢人嗟吁。

最怜纵横荷菜夫,欲杀青茜成蔫烟。

驴驼啮膝聚不驱,群鸡孤鹅鸣相呼。

邈然不数半与猪,客子四散别门趋。

逐臣过焉问何如,知者不告色不舒。

或言上皇帝有符,北门不开留翠舆。

金人忽屯城北隅,方今明日达聪俱。

司门郎官上奏无,未几金人来坦涂。

城南铁骑柴奚车,焚荡辅郡陵别都。

衣冠南下满江湖,白头辞臣思献书。

洪范灾异信岂诬。

形式: 古风

翻译

如今正是上元年的九月初,正南门因锈蚀而难以开启。
城墙上太阳升起已高过三丈,城下的人们叹息连连。
特别同情那些种菜的农夫,他们想把青菜做成干菜,却只能看着它们枯萎。
驴子和骆驼啃食着膝盖,聚集在一起不愿离开,群鸡和孤鹅则互相呼唤。
他们的地位还不如半只猪,客人们各自离去,分别寻找出路。
被流放的人经过这里询问情况,知情者面露忧色,但不愿多言。
有人说皇上已有预兆,北门紧闭,留下皇帝的翠色车驾。
忽然间,金人集结在城北,明天的消息可能带来更大的变故。
司门官员没有上报,不久金人就占据了道路。
城南的骑兵和柴奚车辆燃烧起来,连带了附近的官署和陵墓。
贵族和士大夫纷纷南逃,白发官员思念朝廷,想要上书进言。
《洪范》中的灾异预言并非空穴来风。

注释

上元年:古代历法中的一个节气名。
锁涩:形容门轴生锈,难以转动。
戢戢:形容人声嘈杂或众多。
荷菜夫:种菜的农夫。
青茜:青菜。
驴驼:指驴和骆驼。
半与猪:比喻地位低下。
逐臣:被贬逐的官员。
翠舆:绿色的车驾,代指皇帝。
金人:对北方敌人的称呼。
洪范:古代经典,记载天象、人事等关系的书。
灾异:自然现象被视为天意的显现,常与政治变动相关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南门》,描绘了南宋初年的一段动荡时期。诗中通过描绘上元年间的京城景象,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正南门锁涩关枢"暗示了城门紧闭,局势紧张;"城上日出三丈馀,城下戢戢人嗟吁"则描绘了日出时分,城下百姓哀叹不已的场景。

"荷菜夫"和"青茜"可能指的是农夫们辛苦劳作的情景,"驴驼啮膝聚不驱"形象地写出他们无法逃脱的困境,"群鸡孤鹅鸣相呼"则寓含了孤独无助的气氛。"邈然不数半与猪"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生活的艰难,"客子四散别门趋"反映了逃难的景象。

"逐臣过焉问何如"中的"逐臣"指被贬谪的人,他们对当前形势心知肚明但不敢直言,"知者不告色不舒"揭示了他们的无奈和忧虑。接下来的诗句暗示了皇帝的决策导致了更大的危机,"上皇帝有符,北门不开留翠舆"可能是指皇帝的封闭政策,而"金人忽屯城北隅"预示着敌人的入侵。

最后,"衣冠南下满江湖"描绘了大量官员和百姓南逃的悲壮画面,"白头辞臣思献书"表达了他们希望能以文字表达忠诚和建议,"洪范灾异信岂诬"则借天象变化警示朝廷,灾祸并非无因。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宋初期政治动荡、民生疾苦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复次韵寄子我四首(其四)

汾阳勋业重彤卢,凉霍同封不世模。

贫士岂知燕玉暖,幽眠莫共腻香疏。

从容耻与石为弟,寤寐欣逢仙降书。

若是双流参六贵,锦围绣被又焉如。

形式: 七言律诗

复次韵寄子我四首(其三)

当年配马莫嘲卢,今日化龙还寝模。

麈尾虽长君不妒,搔头漫短我能疏。

夜寒青女难携手,海阔麻姑肯寄书。

五色笔归空婉娩,幽篁残梦自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复次韵寄子我四首(其二)

何须晚嫁独伤卢,云母无媒自纳模。

虹断美人情不竞,雨回神女分还疏。

敢同孙寿巧为态,颇称江淹懒著书。

叹息火笼俱丽质,当年风韵本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复次韵寄子我四首(其一)

柴门仅付一寒卢,不内不妻深有模。

每与筼筜同缱绻,好来箕帚共萧疏。

谢娘莫道能联句,郑婢无烦亦读书。

前日㛹娟今不见,头槌眼臼却能如。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