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独酌,用东坡韵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

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以中秋独酌为题,融入了东坡先生的韵律,展现了作者顾太清在中秋之夜的个人情感与哲思。

首句“云净月如洗”,描绘出一个明净的夜空,月亮如同被洗涤过一般明亮纯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风露湛青天”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邃与清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浸染,显得格外宁静。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在这样的夜晚,往事历历在目,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绪之中。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销魂滋味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飘萍踪迹则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不定,这些都让诗人感到一丝寒意,仿佛是在提醒自己,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在这里,“卸尘鞅”意味着摆脱尘世的羁绊,“肥遁”则是指隐居避世,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是诗人自我排遣的方式,通过饮酒和弹琴来慰藉心灵的愁苦,寻求片刻的宁静与解脱。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这一句运用了月亮的象征意义,月亮的盈亏变化寓意着世间万物的更替与轮回,提醒人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或期待,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最后,“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则是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态度,即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当下的快乐,并以美好的事物(如月亮)作为心灵的寄托,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金风玉露相逢曲.中秋后一日,同云林、湘佩、家霞仙雨中游八宝山,晚晴,次湘佩韵

寒烟罥树,凉风吹面,云外尖峰屏列。

相期不负雨中游,恍若是、山阴冒雪。

危栏倚袖,遥天极目,一片秋光清绝。

敲诗把酒晚晴初,卧夕照、残碑断碣。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高山流水.听琴。社中课题

七条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

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芭蕉影、隔住红灯。

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

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泠泠。

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

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掩朱帷、拍缓弦停。

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

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

形式: 词牌: 高山流水

风入松.买菊

满城风雨近重阳。昨夜见微霜。

含苞细认玲珑叶,问佳名、色色端相。

出水芙蓉玉扇,落红万点霓裳。萧条古寺积寒芳。

不论价低昂。买归自向疏篱种,伴园蔬、平占秋光。

或有白衣送酒,且拼一醉花傍。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瑶华.代许滇生六兄题海棠庵填词图

闲庭日暮。绛雪霏香,绕海棠无数。

苔痕草色,自有个、人在花深深处。

故烧高烛,照春睡、乌阑亲谱。

衍波笺、斟酌宫商,付与双鬟低度。

红牙缓拍新声,正料峭微寒,花影当户。

搓酥滴粉,还又怕、帘外柳梢莺妒。

春阴乍满,却不是、听风听雨。

擅风流、小样迦陵,一缕茶烟轻护。

形式: 词牌: 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