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听琴。社中课题

七条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

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芭蕉影、隔住红灯。

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

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泠泠。

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

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掩朱帷、拍缓弦停。

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

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

形式: 词牌: 高山流水

鉴赏

这首诗《高山流水·听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时的意境与情感。开篇“七条弦上写柔情”,巧妙地将琴弦与情感相连,暗示了音乐能传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接着,“一丝丝、弹动秋声”则通过琴声勾勒出秋天的氛围,仿佛在听众耳边轻轻诉说着季节的故事。

“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两句,不仅描绘了听琴环境的静谧与雅致,也暗示了听者对音乐的专注与欣赏。而“芭蕉影、隔住红灯”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听琴的氛围,芭蕉与红灯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四句,直接引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赞美了琴曲的高雅与美妙,仿佛在听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深远与不凡。

“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则将听琴的体验上升到更高层次,不仅听到了音乐,还感受到了音乐背后的文化与情感,如同佩戴着幽兰,香气四溢。

“泠泠。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扩展了音乐带来的想象空间,仿佛音乐穿越了时空,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世界。

“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则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掩朱帷、拍缓弦停”描绘了演奏结束的场景,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

最后,“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表达了对音乐的敬畏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仿佛在夜深人静之时,每一根琴弦都承载着星辰的光芒,提醒人们要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听琴时的独特体验,以及音乐对人心灵的深刻触动,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买菊

满城风雨近重阳。昨夜见微霜。

含苞细认玲珑叶,问佳名、色色端相。

出水芙蓉玉扇,落红万点霓裳。萧条古寺积寒芳。

不论价低昂。买归自向疏篱种,伴园蔬、平占秋光。

或有白衣送酒,且拼一醉花傍。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瑶华.代许滇生六兄题海棠庵填词图

闲庭日暮。绛雪霏香,绕海棠无数。

苔痕草色,自有个、人在花深深处。

故烧高烛,照春睡、乌阑亲谱。

衍波笺、斟酌宫商,付与双鬟低度。

红牙缓拍新声,正料峭微寒,花影当户。

搓酥滴粉,还又怕、帘外柳梢莺妒。

春阴乍满,却不是、听风听雨。

擅风流、小样迦陵,一缕茶烟轻护。

形式: 词牌: 瑶华

唐多令.十月十日,屏山姊月下使苍头遥糠一袋以饲猪,遂成小令申谢

风起又黄昏。鸦栖静不喧。拍幽窗、霜叶翻翻。

把卷挑灯人未睡,酌杯酒、悄无言。明月满前轩。

天高夜色寒。有苍头、待月敲门。

一袋糟糠情不浅,感君赠、养肥豚。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踏莎行.梦。次屏山韵

幻影浮泡,原无凭据。个中变化纷如缕。

也生欢喜也生愁,其间似有通神处。

念切情真,千头万绪。相逢未准飘然去。

轻如蝴蝶腻如云,寒衾不耐天明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