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冬

富贵抱忧患,贫贱苦煎熬。

居此二者间,幸无终岁劳。

养生赖裘葛,卜隐开蓬蒿。

既不碌碌冗,又不巍巍高。

炎凉纵所遇,寒暑俱可逃。

竭力供子职,大欢对儿曹。

至人贵真乐,名位岂所饕。

咄嗟路傍子,生死堪悲号。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成冬》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百态与哲理。

首句“富贵抱忧患,贫贱苦煎熬”,开篇即揭示了人生境遇的两极分化,富贵之人虽享尽荣华,却常怀忧虑;贫贱之辈则饱受生活之苦。这种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接着,“居此二者间,幸无终岁劳”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中庸生活的向往,即在富贵与贫贱之间寻求一种平衡,避免长期的劳碌和痛苦。这种追求,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养生赖裘葛,卜隐开蓬蒿”描绘了一种简朴而自然的生活方式,通过穿着裘衣和葛布,选择隐居之地,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既不碌碌冗,又不巍巍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认同,既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忙碌,也不向往高高在上的地位。这种态度,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定位的清晰认识。

“炎凉纵所遇,寒暑俱可逃”表明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变化的从容态度,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豁达的心态,是智慧和成熟的表现。

“竭力供子职,大欢对儿曹”体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通过努力工作来满足家庭需求,同时享受与子女相处的快乐。这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人间温情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至人贵真乐,名位岂所饕”点明了诗人的哲学观点,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而非外在的名利地位。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是诗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洞察。

“咄嗟路旁子,生死堪悲号”以反问的形式,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注身边的人,因为生命短暂,生死之间充满悲痛。这句话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关怀。

综上所述,《成冬》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生活态度、家庭责任、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卜居谢晏公

燕雀赴广厦,鸡鹜就卑栖。

我生共有托,生理与汝齐。

忧患历险艰,转徙疲东西。

常慕蛮与触,所居能自赍。

哀吟蹈楚郊,主人欲招携。

卜筑烦里旅,妇姑免勃溪。

此邦非故乡,习俗素所迷。

颇以羁见忌,得安糁与藜。

下见贤相仁,恤隐逾天倪。

阴德少阳报,眉寿至介圭。

已当受一廛,终身活灌畦。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卜居

清波照荜门,垂柳拂危轩。

静境偏相慰,鸣禽时一喧。

羡鱼还结网,引水自疏源。

啸傲陶唐世,幽忧不可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芦泉

吾山会雨泽,汗漫千里秋。

不如芦泉水,来入城中流。

经营万馀家,澄澈去无际。

我乐与众同,泉能起人意。

泉旁宜嘉林,时多桐与梓。

泉间宜美鱼,时有鲂与鲤。

谁能捐万事,来我泉上居。

我欲解章绶,从之泉上渔。

形式: 古风

浮光山人

先生方独往,逝与一世辞。

虽未超云霞,岂尝顾喧卑。

事亲止于适,接物能不为。

谷中虎豹多,往往行自随。

此是真人风,何必太古时。

吾欲从之游,自嫌迹尚非。

寄心逍遥间,聊可以相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