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鸿沟定约东归,又谁遣赤龙回指。

青娥舞罢,重瞳饮泣,断肠声里。

半壁酸风,两淮寒月,古今兴废。

眇乌江满眼,惊涛卷雪,分明总是英雄泪。

木末招招舟子,载何人断烟流水。

平沙尽处,青山数点,江东千里。

长啸风前,无人会我,登临此意。

但黄芦古木,夕阳回照,有渔歌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鸿沟边盟约东方回归,又有谁让赤龙重新指向何处。
舞完青楼女子,双眸含泪,哀伤的哭声中。
半壁江山寒风凄厉,两淮之地月色寒冷,历史兴衰交替。
乌江水满目,惊涛骇浪卷起白雪,分明都是英雄的悲泣。
船夫在木梢挥手,载着何人消失在烟波江流。
平沙尽头,几点青山,千里江东展现在眼前。
在风前长啸,无人理解我此刻的心情。
只有古老的黄芦和老树,夕阳映照下,渔歌悠然响起。

注释

鸿沟:古代分界线。
赤龙:象征帝王或重要人物。
青娥:青楼女子。
重瞳:指项羽的双瞳孔。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酸风:冷风。
两淮:淮河两岸。
兴废:兴盛与衰败。
眇:小。
乌江:项羽自刎之处。
英雄泪:对英雄的惋惜之泪。
木末:树梢。
断烟流水:形容江面迷茫。
平沙:沙漠。
青山:远方的山。
江东:长江下游地区。
会:理解。
登临:登山临水以抒怀。
黄芦:黄色芦苇。
夕阳回照:日落余晖。
渔歌:渔民的歌谣。

鉴赏

这首元代杨载的《水龙吟》描绘了一幅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开篇以鸿沟之约和赤龙回归象征历史变迁,暗示楚汉争霸的结束。"青娥舞罢,重瞳饮泣"借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哀叹。接下来的"半壁酸风,两淮寒月",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兴衰更替,乌江涛雪则进一步渲染了悲壮气氛。

"木末招招舟子",画面转换至江面,舟子载着无名之人,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迷茫。"平沙尽处,青山数点,江东千里",展现出辽阔的江景,暗示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渺小。词人"长啸风前",无人理解他的感慨,只能在"黄芦古木,夕阳回照,有渔歌起"中寻求共鸣,寄托了他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自身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历史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既有壮丽的景色描绘,又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独特思考。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三阁词(其一)

江南龙虎气,楼阁照金银。

望见长安道,不知尘污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三阁词(其二)

璧月几时缺,玉枝几时枯。

阁中连理伴,夜笑素娥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三阁词

昨夜韩擒虎,将军奏凯回。

井中人不死,重带美人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三阁词(其四)

脂塘乾辱水,璧月破清秋。

五佞诛新国,江郎尚黑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