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和韵

依依梁间燕,终日密相对。

本不欲尔期,何为尚此会。

得非缘所遭,又恐意有在。

飞来复飞来,好语如湍濑。

我亦强维絷,尔岂知向背。

万事杳霭间,一笑沉吟外。

玄妙第一义,为尔降障碍。

卷帘见天下,始信物有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燕子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燕子在梁间的亲密相对,看似无心却难以分离的情景,引出了一系列关于缘分、命运与理解的探讨。

“依依梁间燕,终日密相对”,开篇即以燕子的亲密相伴,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燕子的“终日密相对”不仅描绘了它们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与不可分割。

“本不欲尔期,何为尚此会”,诗人通过设问,表达了对这种看似无目的却持续存在的关系的不解与好奇。这不仅是对燕子行为的疑问,也是对人生中某些现象的反思,引出对“缘”的探讨。

“得非缘所遭,又恐意有在”,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出可能的解释——或许这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结果,但又似乎隐藏着某种内在的意图或意义。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飞来复飞来,好语如湍濑”,燕子的频繁往返,仿佛在传递着某种信息,其“好语”如同湍急的水流,既生动又充满力量,象征着沟通与交流的力量。

“我亦强维絷,尔岂知向背”,诗人自问是否能够真正理解燕子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与努力。这一句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理解的难度。

“万事杳霭间,一笑沉吟外”,在人生的广阔天地中,诗人以“一笑”表达对世事的豁达态度,同时“沉吟”则展现了深思熟虑的一面。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既有乐观的一面,也有深刻的思考。

“玄妙第一义,为尔降障碍”,最后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认为存在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真理(“玄妙第一义”),它能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障碍。

“卷帘见天下,始信物有大”,诗人通过“卷帘”这一动作,象征性地打开了视野,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从而相信世间存在着更大的智慧与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燕子这一自然界的生物,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理解与沟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次韵方叔晚过湖上时积雨新霁夜色如昼传闻余有兴元之命

酾水投过日,佳思生襟裳。

缅怀江上笛,相游共胡床。

星月弄疏明,草木来远香。

所得亦饷尔,端能谢炎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方叔并用前韵复继之

萧然傲环堵,心性懒衣裳。

匝坐定何许,井井书满床。

我每不欲去,鼻观无尽香。

未始有寒暑,彼哉自炎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句容澄上人群玉轩求诗

日日不离山,爱山终不厌。

因地端有来,及此若尚欠。

当轩出巑屼,昏膜遽效砭。

枝撑檐楹窄,明灭烟云暂。

幽禽时一鸣,隐约隔天堑。

早闻群玉峰,世境未易占。

却应三昧力,易致兹可验。

便拟绝高深,两足恐不赡。

幻化浪攀缘,胶扰窘囊槛。

会须揖清风,方暑对枕簟。

形式: 古风

送忠禅老诣径山请普觉住天宁万寿新刹

我初游丛林,得人如满月。

细披云雾间,桂影若可掇。

旋转二十年,相半分会别。

暮途喜可掬,妙语等冰雪。

告我第一义,光艳忽振发。

老魔俱辟易,善类随击拂。

是真万里足,一举安能辍。

径山光暂韬,夜气尤昭彻。

异时摩聊老,荐藉意甚切。

子果识至人,指顾石必裂。

出我连城珍,郊庙冠前列。

无令刖足翁,二献文为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