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城操二首(其一)

一哭长城崩,谁言土无情。

至今城下水,犹闻呜咽声。

吾皇万古基太平,妇女不哭城不倾。

城不倾,四海宁。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名为《崩城操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诗中以长城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城崩塌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安定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哭长城崩”,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将读者带入一个悲壮的历史场景。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崩塌不仅象征着物理结构的破坏,更寓意着某种精神或力量的消逝。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长城昔日辉煌的怀念。

接着,“谁言土无情”一句,运用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土石虽为自然之物,却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意志。在长城崩塌之后,这些看似无生命的土石似乎也流露出哀伤之情,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痛记忆。

“至今城下水,犹闻呜咽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即使时间流逝,岁月更迭,那曾经见证过长城辉煌与衰败的流水,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未尽的哀愁,仿佛在低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最后两句“吾皇万古基太平,妇女不哭城不倾”则转向对当下的赞颂与希望。诗人通过赞美当今的盛世,表达了对国家稳定与和平的向往。在他看来,只要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即使是面对历史的伤痛,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不再因过去的苦难而哭泣。

“城不倾,四海宁”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诗人眼中,只有国家稳固,四方安宁,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对国家稳定的渴望以及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崩城操二首(其二)

以妾眼中泪,洒向城下土。

城崩见夫骨,始知妾心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麌]韵

君道篇

夸娥莫移山,精卫莫填海。

天作高山与海深,黄河一清圣人在。

圣人有道津梁通,千门万户皆春风。

岂不闻越裳重译贡白雉,万国归之若流水。

形式: 乐府曲辞

美女篇

有女颜如花,生长越王家。

浣纱白石上,何曾知馆娃。

高台凌青天,朝歌暮复弦。

宫人裁白苧,只知长少年。

日月无停车,流光迅于电。

春风吹落花,不到黄金殿。

形式: 乐府曲辞

宝剑篇

床头有古剑,白虹夜流辉。

炯然三尺雪,化作青蛇飞。

岂无千金直,待价将安归。

挂向徐君墓,时闻鬼母啼。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