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问集

独把一编坐,门前双鸟喧。

春风来几日,草木倏以蕃。

因兹悟至理,兀兀欲忘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名为《读友问集》。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阅读的情景,以及外界自然界的动态变化,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独把一编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手握书卷,静坐一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接着,“门前双鸟喧”则以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门前鸟儿的喧闹声,反衬出室内阅读的宁静,同时也暗示着外界世界的活力与生机。

“春风来几日,草木倏以蕃”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和草木赋予了生命,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拂下,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的景象。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寓意着生命的成长与繁荣。

“因兹悟至理,兀兀欲忘言”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阅读与观察自然界的变迁,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甚至想要用言语都无法完全表达这种感悟的深邃。这里的“至理”既可理解为人生的真谛,也可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阅读体验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其一)海

仲尼欲浮海,而我居海边。

海中有大鱼,岸上有薄田。

种田须荷锄,捕鱼还刺船。

农夫与渔父,相见复相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其二)楞严寺

此寺置何年,大唐贞观岁。

中藏白石碣,上刻前贤字。

地居古河边,门临野无际。

忆我读书时,寒榻同僧睡。

形式: 古风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其三)马谷山

马谷近愚谷,所以人迹稀。

昔名乌鹊山,不见乌鹊飞。

惟有紫蕨菜,其苗高且肥。

洞口封白云,专待主人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其四)三里村

去城三里遥,亦无客来往。

本是老农家,荷锄非勉强。

既喜儿童愚,又见桑麻长。

早晚酒一壶,自歌还自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