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残月如新月”为题,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残月之美与诗人对月的深情。
首联“缺月曾何损,乘云海上生”,开篇即以“缺月”入诗,却并不给人以残缺之感,反而通过“乘云海上生”的想象,赋予了残月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那残月在云海之上重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颔联“共怜今夕好,还似旧时明”,表达了诗人与他人共同欣赏这美好月色的情感,同时又将今夕之月与往昔之月相比较,强调了月色的恒久不变,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颈联“银汉金波浅,冰轮桂魄轻”,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清冷与明亮,将月比作“冰轮”和“桂魄”,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月的高洁与神秘。同时,“银汉”与“金波”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尾联“蛾眉天万里,羌笛夜三更”,通过“蛾眉”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牙形的残月,与“天万里”相结合,营造出辽阔无垠的宇宙景象。而“羌笛夜三更”则引入了听觉元素,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一联“牛女星犹在,嫦娥恨未平。镜光疑渐满,延侍不胜情”,将目光转向银河系中的牛郎织女与嫦娥,表达了对神话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诗人借“镜光疑渐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逐渐加深,难以自抑。
整首诗通过对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