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诗

世人号独醒,谁似陶公醉。

柴桑忍长饥,岂问三公贵。

晋室已销沉,何颜折腰史。

披褐日高眠,肯为形骸累。

素心扬清歌,逸气横天地。

知音日寥寥,千载真如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庞尚鹏对陶渊明的深刻理解与敬仰为线索,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通过“世人号独醒,谁似陶公醉”这一对比,突出了陶渊明不同于常人的生活选择和思想境界。他选择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醒与自由,而非追求世俗的权力与富贵。“柴桑忍长饥,岂问三公贵”,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官场权贵的不屑一顾。

“晋室已销沉,何颜折腰史”,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陶渊明不愿屈从于权势的坚定立场。他宁愿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不愿为了名利而妥协。“披褐日高眠,肯为形骸累”,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身体与心灵束缚的解脱。

最后,“素心扬清歌,逸气横天地”描绘了陶渊明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远,他的歌声如同清风一般,飘荡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充满了超脱尘世的逸气。“知音日寥寥,千载真如寄”,则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陶渊明精神世界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和诗作的深入解读,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深远的精神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深切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90)

庞尚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旦述怀用韵

律转三阳泰,春明百尺庐。

东风披草木,新露下庭除。

红入花心早,青回柳眼初。

餐霞依日表,吸海醉波馀。

不入撄金市,曾抄种树书。

明时甘短褐,薄技愧虚誉。

高蹈应忘世,微吟独起予。

漫裁招隐赋,新筑草玄居。

击筑心徒切,移山事更愚。

天门云路远,松谷故人疏。

形式: 排律

小楼朝霁见西樵山

宿雨暗郊原,寒阴凄庭户。

朝来报新晴,东风捲黄雾。

曙色见西山,春晖明深树。

中天开翠屏,峰峦尽回顾。

屹然比衡嵩,岧峣高几许。

欲希谢傅游,济胜惭无具。

惟有寥廓心,凭高久延伫。

青山不负人,巢由动千古。

陇上白云閒,岂识青春暮。

纷纷寻芳人,驽马争前路。

形式: 古风

故人罢尚书郎索居海上遥有此寄

人生能几时,踪迹何参商。

昔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

今为水上凫,分飞隔河梁。

天高白云远,音书何茫茫。

曾闻招隐地,丛桂扬孤芳。

蔼蔼朱陈村,上有百花庄。

谈天扫日月,吸海挥壶觞。

高名动酒帝,封侯入醉乡。

一杯罗浮春,何时对君尝。

莲社追昔游,清风比柴桑。

惭予专一壑,力短心徒长。

为园理松菊,三径未全荒。

车马不到门,荆棘生路旁。

古人金石交,万里宁相忘。

丈夫志四海,何必共一堂。

愿言谐心期,岂逐岁月忙。

雄峙千载前,岿然鲁灵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诵卢方伯独居手简

玄鹤鸣风林,思君独居乐。

空庭无杂宾,揽书临高阁。

心閒世亦轻,浮云任飘泊。

嗟予日纷纷,良苦不自觉。

从今学逃禅,尘心尽摧剥。

避世金马门,堪笑东方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