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其一)

才既无双数亦奇,高鸿难慕羽堪仪。

长沙旧是陶公族,遗集重开晋义熙。

良璞不售多在楚,灵珠无价本名隋。

虽惭司马藏山笔,此志争光自可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其一)》。陈恭尹通过对陶奉长所赠文集的赞赏与回应,展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诗中首先赞扬了陶奉长文集中的才华与独特性,将之比作难以企及的高鸿之羽,暗示其作品风格高雅,难以模仿。接着,陈恭尹提到陶氏家族与古代文学大家陶渊明的关联,强调了这份文集的家族传承与文化价值,如同晋代义熙年间的文化盛况。

随后,诗人以“良璞不售多在楚”一句,借用了典故,表达了对陶奉长作品的珍视与期待,认为这些珍贵的文学宝藏往往被世人忽视。紧接着,“灵珠无价本名隋”则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内在价值,如同隋珠般珍贵,无法用金钱衡量。

最后,陈恭尹以“虽惭司马藏山笔,此志争光自可推”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虽感惭愧,但依然愿意为陶奉长的作品发光添彩的决心。这一句不仅体现了陈恭尹对陶奉长作品的欣赏,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谦逊与对文学事业的热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引用和象征手法,深情地赞美了陶奉长及其文集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陈恭尹对于文学传承与发扬的崇高追求。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其二)

此身终隐复何名,应候哀吟自物情。

本为诗书延一脉,偶从锋镝得馀生。

沈埋我愧干霄气,继好君寻异代盟。

正拟深谈逢积雨,把诗枯坐到三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答刘百原二首(其一)

九面湘流绕岳斜,更乘山屐过丹霞。

谁分太乙仙人火,来问长贫孺子家。

南土柔条先着柳,东风新律正飞葭。

自怜黄发同摩诘,三径荒芜对五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答刘百原二首(其二)

浮湘昔日有知音,昨得清篇竟夕吟。

便续楚些齐旷代,更于兰臭见同心。

雁回万里衡阳峻,海到三春岛屿深。

我老愧无娱客地,一尊何以豁烦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寿何慎思邑侯

沧海起飞鸿,黄鹂语晓风。

山光城外内,水碧县西东。

胜事张灯复,良宵聚酺同。

三时闲节序,百戏走农工。

羔酒公庭献,金章彩服通。

韶华官柳绿,嘉燕烛花红。

永誉神明宰,遐龄鹤发翁。

大慈堪范俗,善事即移忠。

汉柱名方重,邭苗雨正融。

部人歌令德,矫首咏高崧。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