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奉祀礼毕饮福有感偶成》。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旧之作,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忆昔少年日,拜起随父兄。”开篇即通过“我”字直接进入对过去的追忆,那些随着父兄行礼、学习文化礼仪的年少时光,是诗人心中宝贵的记忆。这些回忆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饭羹集邻里,果粽罗豆登。”这里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邻里间相聚共进简单食物,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一种怀念和向往。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画面,在岁月流转中显得尤为宝贵。
“坐有白发翁,感叹或涕零。”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旁观者也变得满头白发,这样的景象让诗人产生了深切的感慨。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实中亲人渐行渐远的哀愁交织在一起,难免不令人落泪。
“我时百不解,一饱追侪朋。”年轻时的自己对于许多事情都不够理解,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同龄朋友相聚而已。而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对生命和人情的一种浅尝辄止。
“岁月忽已晚,半生如飞霆。”诗中的“我”感慨万千,觉得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暮年。人生的半途,如同突如其来的雷霆,让人措手不及,也让人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无常。
“鬓影吹秋风,览镜良自惊。”头发随着秋风飘扬,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不禁震惊于时光给予身心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里透露了诗人对于衰老与生死的深刻感悟。
“父兄不可见,黍稷恐非馨。”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更加思念那些无法再见的亲人。而生活中的点滴,如黍稷(一种谷物)的香气,也让他担心是否还能保有往日的温暖。
“跪拜蒇常礼,苦泪空填膺。”面对现实与过往的差距,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只能通过仪式和礼节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而眼中的泪水却无法用言语充斥。
“呼儿共饮福,百感心未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在家人团聚、共同庆祝吉祥之时,诗人的内心也难以平静。他的百感交集,是因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古今一俯仰,生死同梦醒。”诗中最后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死亡、过去与未来的统一看法。他意识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的一生都如同一场梦境,而生命的终结则是对这个梦境最深刻的醒悟。
“此去宁几秋,况复较枯荣。”诗人在这里质疑自己未来还能有多少个秋天,又如何与过去的繁华相比。这样的自问,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有限与时间的无情。
“收泪且举爵,行行付交承。”最终,诗人决定收起眼中的泪水,举杯邀请亲朋好友一同饮酒,以此来传承和纪念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这样的结尾,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坚持与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生命、时间流逝等主题深刻的感悟和哀愁。它不仅是一次个人记忆的回放,更是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一种反思与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