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

装点尽秋色。脉脉。旅情暗自消释。

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凝思又把阑干拍。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

翻译

战争中的万千叶子,秋风吹过,露水凝聚,大雁穿越沙漠
细草在薄雾中依然翠绿,远处的山峦傍晚时分显得更加青翠
隐约可见云边新月洁白如霜
夕阳映照下,千万户人家的帘幕,何处传来倚楼的笛声?
这景色装点了整个秋天,默默无言,旅途的情感悄然消解
想起水边的珠玉,我内心悲凉,更何况是远离家乡的人呢?
回忆少年时的饮酒唱歌,那些足迹历历在目
岁月匆匆,人已老去,衣带虽宽,心中的愁苦却难以舒展
那些风流人物已散去,蓝桥之约只剩遗憾,路途遥远
马蹄声在旧巷回荡,感叹过去的种种令人悲伤,遥望无尽
思绪凝重,又在栏杆上轻轻拍打

注释

秋声:秋天的声音,可能指风声或虫鸣。
露结:露水凝结。
雁度:大雁飞过。
沙碛:沙漠。
临水:靠近水面。
悲感:悲伤感动。
天涯客:远方的旅人。
衣带宽:形容人消瘦。
风流人:指有才情的人。
阻:阻隔。
蓝桥约:典故,指期待的约会。
路隔:路途遥远。
马蹄过:马蹄声响起。
旧巷陌:昔日的街道。
往事:过去的经历。
堪伤:令人伤心。
凝思:深思熟虑。
阑干:栏杆。

鉴赏

这首《浪淘沙慢》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描绘了秋夜的萧瑟景象,战叶声中,露水凝结,大雁南飞,穿越沙漠。接着,“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以色彩的变化,展现日暮时分的宁静与深远。

“云边新月白”与“落照”、“千家笛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词人通过“装点尽秋色”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同时借“旅情暗自消释”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下片转向词人的内心世界,“念珠玉、临水犹悲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词人感叹青春易逝,衣带渐宽,内心更加愁苦。“飞散后、风流人阻”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相聚无期的遗憾。最后,“叹往事、一一堪伤”,词人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中,只能在“阑干拍”中寄托思绪,展现出深深的忧郁和怀旧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秋景为背景,融入词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留客住

嗟乌兔。

正茫茫、相催无定,只恁东生西没,半均寒暑。

昨见花红柳绿,处处林茂。

又睹霜前篱畔,菊散馀香,看看又还秋暮。忍思虑。

念古往贤愚,终归何处。争似高堂,日夜笙歌齐举。

选甚连宵彻昼,再三留住。

待拟沈醉扶上马,怎生向、主人未肯交去。

形式: 词牌: 留客住

粉蝶儿慢

宿雾藏春,馀寒带雨,占得群芳开晚。

艳初弄秀,倚东风娇懒。

隔叶黄鹂传好音,唤入深丛中探。

数枝新,比昨朝、又早红稀香浅。眷恋。重来倚槛。

当韶华、未可轻辜双眼。赏心随分乐,有清尊檀板。

每岁嬉游能几日,莫使一生歌欠。

忍因循、片花飞、又成春减。

形式: 词牌: 粉蝶儿慢

减字木兰花

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水秀山明。

缥缈仙姿画不成。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

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尉迟杯.离恨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形式: 词牌: 尉迟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