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杯.离恨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形式: 词牌: 尉迟杯

翻译

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雾气迷漫着路旁的柳树。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给大地盖上一层轻轻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桥的深处。画船不知人间情意,只顾一直前行,任苍茫的烟波隔着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盖着厚厚的被套,它便载着伤心的离人带走,同时载走了多少的离别之情。
想到从前在京师,经常到树林边的亭台楼阁中游玩。青楼中的那些歌女都与我相识。我也看惯了她们的华丽装扮,和她们的动人舞姿。如今我一个人却宿在这小小的渔村水边,漫漫长夜难以度过,对着一缕青烟,我自言自语。谁知我孤单寂寞,来到我身边与我相伴。

注释

尉迟杯:词牌名,双调,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韵。
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后称隋堤。
密霭:浓云密雾。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阴阴:形容月色暗淡。
笼:笼罩。
河桥:汴河上的桥。
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
浦:水边。
重衾:两层被子。
离恨:离别的愁苦。
京华:京城。
偎傍:相互偎依的样子。
小槛:窗下或者长廊上的栏杆。
冶叶倡条:指歌妓。
惯见:常见。
珠歌翠舞:声色美妙的歌舞。
水驿:水边的驿站。
无聊:孤单寂寞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凝想:聚精会神的想,痴痴地想。
鸳侣:情人。

鉴赏

这首宋词《尉迟杯·离恨》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离别之情为题材,通过描绘隋堤夜晚的景色和人物心境,展现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词的开篇“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描绘出傍晚时分隋堤上树木葱郁,暮霭弥漫的画面,为离别的氛围奠定了基调。

“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色朦胧,河桥寂静的场景,暗示着主人公与爱人即将分别,孤独地留在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借无情的船只不理会人们的离愁,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船只的怨恨,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写出了离别后,主人公只能借酒浇愁,带着满腔离恨离去。接下来,词人回忆起往昔在京城的欢乐时光,“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

然而,如今身处偏僻渔村,夜晚漫长,只有独自一人对着香火倾诉心事,“夜如岁、焚香独自语”。词人感叹无人理解他的寂寥,只能在梦中与伴侣相会,“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望江南/忆江南.大石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望江南.大石咏妓

歌席上,无赖是横波。

宝髻玲珑敧玉燕,绣巾柔腻掩香罗。人好自宜多。

无个事,因甚敛双蛾。

浅淡梳妆疑见画,惺忪言语胜闻歌。何况会婆娑。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渔家傲(其二)般涉

几日轻阴寒测测。东风急处花成积。

醉踏阳春怀故国。归未得。黄鹂久住如相识。

赖有蛾眉能暖客。长歌屡劝金杯侧。

歌罢月痕来照席。贪欢适。帘前重露成涓滴。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一)般涉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