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
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
莫强疏慵性,须安老大身。
鸡鸣一觉睡,不博早朝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安逸的春日清晨图景。诗人通过转动枕头、伸懒腰等细微行动,传达了一个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纸窗透明,布被温暖,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舒适描述,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莫强疏慵性”一句,更显露出诗人顺其自然、不以物喜的生活哲学。他倡导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反对勉强自己去追求什么,而是要顺应自己的天性,不必为外界所扰。
最后两句“鸡鸣一觉睡,不博早朝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节奏的适应和享受。他不愿意像那些急于功利的人那样争早晨的光景,而是选择在大自然的唤醒下慢慢苏醒,继续他的安逸梦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朴生活乐趣的情怀。诗人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致远、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是对自然之美与生命之本真的一次细腻表达。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
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
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
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
白发逢秋王,丹砂见火空。
不能留姹女,争免作衰翁。
赖有杯中绿,能为面上红。
少年心不远,只在半酣中。
峡外相逢远,樽前一会难。
即须分手别,且强展眉欢。
楚袖萧条舞,巴弦趣数弹。
笙歌随分有,莫作帝乡看。
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