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亭卯饮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

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

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

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偶尔在清晨时分在斋房小酌,静卧在林下的高桥和桥上的亭子之间。
松树的影子掠过窗户我才醒来,竹叶的风拂过面庞我方才从醉态中清醒。
就在荷叶上包裹着鱼肉做成了鱼鲊,把酒瓶放在石渠中浸泡冷却。
生活的营生漫长而无定,我心甘情愿被妻子唤作像刘伶那样的酒徒。

注释

卯时:古代计时法,指早上5点到7点。
偶饮:偶尔饮酒。
斋时:斋戒或清心寡欲的时候。
林下高桥:林间地势较高的桥。
桥上亭:桥上的亭子,可能是休息或观景的地方。
眠始觉:睡醒后才发现。
竹风:吹过竹林的风。
醉初醒:刚刚从醉酒状态中醒来。
荷叶:荷花的叶子,常用来包裹食物。
鲊:腌制的鱼肉。
石渠:可能是石头砌成的水渠,用于冷却酒瓶。
生计悠悠:生活艰难,生计无着。
兀兀:形容无所事事或心神不定的状态。
刘伶:古代著名的酒徒,以嗜酒著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偶尔饮酒,午后便在林间高桥上的亭中小憩的场景。通过“松影过窗眠始觉”一句,可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之中的宁静与和谐。紧接着,“竹风吹面醉初醒”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虽然酒意未褪,但已被清新的竹风唤醒。

“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景。荷叶包裹的鱼菜与石头旁缓缓流淌的清泉中浸泡着的酒,都是乡间简单而纯净的享受。

最后,“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诗人表达了对现世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这里提到的“刘伶”是古代的隐士,以其高洁脱俗而著称。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希望摆脱世俗羁绊,与自然为伴的心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白发逢秋王,丹砂见火空。

不能留姹女,争免作衰翁。

赖有杯中绿,能为面上红。

少年心不远,只在半酣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留北客

峡外相逢远,樽前一会难。

即须分手别,且强展眉欢。

楚袖萧条舞,巴弦趣数弹。

笙歌随分有,莫作帝乡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留别微之

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留题开元寺上方

东寺台阁好,上方风景清。

数来犹未厌,长别岂无情。

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

最怜新岸柳,手种未全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