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阴叶底午蝉嘶,满腹春风寄一枝。
下有行人正愁绝,不知幽咽自缘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行人困境的同情。"阴阴叶底午蝉嘶",这里运用了蝉鸣声作为背景,蝉在树叶下鸣叫,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午后时分,蝉鸣尤为明显,反衬出周遭环境的安静。
"满腹春风寄一枝"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这里“满腹”指的是蝉将春天的清新空气都吸入腹中,然后以鸣叫的方式释放出来,好似是在“寄”送着这份春意。
"下有行人正愁绝"一句,转换了视角,从蝉的世界到人的情感。诗人通过行人形象传递了一种悲哀的情绪,这位行人可能是因为饥饿或其他困境而感到绝望。
最后一句"不知幽咽自缘饥",则深化了这种同情心态。这句话意味着行人内心的痛苦与饥饿感受,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实际上他可能在忍受着无法言说的饥饿之痛。诗中的“幽咽”形容的是难以言说的心绪,而“自缘饥”则暗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还通过行人的困境,抒发了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刻感悟。
不详
大条祠官闲日月,绝知圣处著功深。
荣枯举世争卢白,枉直何人较尺寻。
身比香山差得计,诗看正始有遗音。
应容下客游东阁,要话朱游夙昔心。
美景足可惜,残春尤不堪。
晚英馀燕蹴,熟颗坠莺含。
岁月蓬双鬓,生涯粟一甔。
唯思对公瑾,把酒话江南。
莫笑山翁老据鞍,探梅今夕到江干。
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
倚醉更教重秉烛,怕寒元自怯凭栏。
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
听君话匡庐,风月妙无价。
垆峰忽在前,俛仰疑幻化。
新诗未出袖,光怪炯如射。
悬知得力处,岛可不足跨。
家山为谁留,铛粥香䆉稏。
我亦怀秋江,波清鸿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