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峰下赠杜录事

年颜气力渐衰残,王屋中峰欲上难。

顶上将探小有洞,喉中须咽大还丹。

河车九转宜精鍊,火候三年在好看。

他日药成分一粒,与君先去扫天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年岁增长,体力逐渐衰退,想要攀登王屋山的主峰已感到困难。
山顶上有小有洞要探寻,仿佛需要吞下仙丹才能得道。
需精心炼制如河车九转的丹药,三年的修炼才会有好结果。
将来一旦炼成那一粒仙药,就带你一起去扫荡天坛。

注释

年颜:年龄和容颜。
气力:体力。
衰残:衰退。
王屋:古代传说中的名山。
中峰:主峰。
欲上难:想要攀登但感到困难。
顶上:山顶。
小有洞:此处可能指道教的神秘洞府。
大还丹:道教中的长生不老丹。
河车九转:道教炼丹术语,形容炼丹过程的复杂。
宜:应该。
精鍊:精心炼制。
火候:炼丹时的火候控制,也比喻修养功夫的程度。
三年:表示时间长久。
在好看:到时候会有好的效果。
他日:将来。
药成:丹药炼成。
分一粒:服用一粒。
扫天坛:扫除障碍,登上天坛,象征达成目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天坛峰下赠杜录事》。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的是炼丹求仙的景象,表达了对修炼成果的期待和向往。

“年颜气力渐衰残”,开篇便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与体力的衰退,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情感。

接着,“王屋中峰欲上难”一句,通过对登山之艰辛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修炼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顶上将探小有洞,喉中须咽大还丹”,则是具体描写炼丹的工序和神秘感。诗人通过这种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求仙问道的心境。

“河车九转宜精鍊,火候三年在好看”两句,从炼丹术语中抽取关键词汇,进一步强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炼制过程的专注与耐心。

最后,“他日药成分一粒,与君先去扫天坛”,则是诗人对于未来成功后的美好憧景,以及与友共享这一成就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修道求仙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生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教思想和炼丹术文化。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

偶来舟不系,忽去鸟无踪。

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

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天宫阁早春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

前日晚登缘看雪,今朝晴望为迎春。

林莺何处吟筝柱,墙柳谁家晒曲尘。

可惜三川虚作主,风光不属白头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天宫阁秋晴晚望

洛城秋霁后,梵阁暮登时。

此日风烟好,今秋节候迟。

霞光红泛艳,树影碧参差。

莫虑言归晚,牛家有宿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天津桥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