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宁徐使君(其三)

天子分符汉省郎,风烟汝颍更相望。

府中但得平舆吏,他郡从教下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汝宁徐使君》其三,通过描绘天子派遣的官员与地方官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期待,展现了官场的微妙动态和对官员能力的重视。

首句“天子分符汉省郎”,开篇即点明了朝廷派遣官员的权威象征——符节,比喻天子分发符节给地方官员,如同汉代的省郎一般,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权力象征。这句诗既体现了朝廷对地方治理的直接干预,也暗示了官员在地方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接着,“风烟汝颍更相望”一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意境,将汝州和颍州两地的官员形象地置于读者眼前,仿佛他们正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这里的“风烟”不仅指自然景观,也暗喻了官场的风云变幻,以及官员们在权力与责任之间所面临的挑战。

“府中但得平舆吏,他郡从教下凤凰”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能力的期望。诗句中“平舆吏”指的是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官员,而“下凤凰”则是以传说中的吉祥之鸟比喻优秀人才的引入。这两句话强调了地方官府需要的是能够妥善处理日常政务、维护地方安宁的实干家,同时,也期待着更多杰出的人才能够被吸引到地方服务,共同推动地方的发展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明代官场的现实状况,也蕴含了对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汝宁徐使君(其四)

鸿陂东注汝阳城,太守乘春出劝耕。

童子但须骑竹马,夹车休唱芋魁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汝宁徐使君(其五)

水如垂瓠抱城流,西望千山入楚秋。

帝谓使君终长者,褰帷不必更闽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汝宁徐使君(其六)

高斋卧理簿书闲,掾吏裁诗日往还。

片月不离桐柏水,白云偏傍弋阳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汝宁徐使君(其七)

高盖崚嶒驾楚云,骖驔五马五花文。

汉庭此日推经术,可是寻常作使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