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

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

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

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也深知身处磨蝎宫,懒得去拜访星官和老历翁。
哪里会有虚名让我像苏轼那样期待,只是空让清扫恶事如同韩愈一般。
世道太平,官员早早退隐,又有谁愿意,命运多舛的我却能从容应对。
打破常规问你,你会不会同意,有多少人能逃脱这样的待遇?

注释

亦知:深知。
磨蝎:形容艰难困苦的环境。
直身宫:比喻官场或生活处境。
星官:古代天文官职,这里指懂天文的人。
历翁:历法专家。
岂有:哪里有。
虚名:空洞的名声。
望苏子:期待像苏轼那样的名声。
谩令:空使,徒然让。
簸恶:清除邪恶之事。
韩公: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以直言敢言著称。
时清:世道清明。
早退:提前退休。
命薄:命运不好,命运坎坷。
当閒:正好闲暇。
破戒:违反常规。
君:你。
蒙:欺骗,蒙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所作,题为《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诗中,诗人以青衣道人罗尚的观点为引,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看法。他认同罗尚认为自己应当退而不进,暗示了对仕途或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提到不愿像苏子那样追求虚名,也不愿如韩公般忙碌于清除恶事,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中“懒访星官与历翁”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繁琐官场事务的厌倦,而“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则表达了对名誉和责任的反思,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表面的名声,而在内心的修养。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表达了在世事清平之时,选择退隐的人并不多,而诗人自认为命薄,更适合过一种悠闲的生活,这体现了他的超脱和自知之明。

最后,“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淡泊名利、顺应天命的选择,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理解的独特见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与青衣道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面对命运转折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六月三日寿或谓名在丹书不当玷污西清之㒞老羞愧而止今蒙俯记生朝特贻佳作既仍旧韵敢隐鄙言狗尾之续斐然鹤头之侧必矣

九十谈经似子春,三公虚位待平津。

礼文元秉周邦旧,义训重颁楚老新。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

太平致了阴谋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鱼儿牡丹得之湘中花红而蕊白状类双鱼累累相比枝不能胜压而下垂若俛首然鼻目良可辨叶与牡丹无异亦以二月开因是得名其干则芍药也予命曰花嫔而赋是诗闻江东山谷间甚多

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

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

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对飞。

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临贺太守简挽词

宣力曾扬善,何人范辖如。

一身忘险阻,多士极吹嘘。

幕府谁无敌,君才独有馀。

主宾俱已矣,怀旧渺愁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信国太夫人慕容氏挽词二首(其二)

早暮窥游识,曾饕截发餐。

升堂乖宿约,禊洛罢荣观。

女史新彤管,宗臣泣素冠。

哀荣谁可拟,嘉祐富之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