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朝回书事二首(其二)

朝散纷纷下紫微,挥鞭争道疾如飞。

同来各向朱门去,祇有西山伴我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元旦朝回后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官场的繁忙与个人的孤独感。

“朝散纷纷下紫微”,开篇即以“朝散”二字点明了场景——官员们结束朝会后从皇宫中散出,紫微象征着皇宫,这一句便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接着,“纷纷”二字则生动地描绘了官员们走出皇宫时的热闹景象,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各自忙碌着回到各自的府邸,充满了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挥鞭争道疾如飞”,进一步刻画了官员们离开皇宫后的急切与匆忙。挥鞭是古代出行时的动作,用来驱赶马匹前进。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疾如飞”来形容官员们在道路上的快速行进,既表现了他们的急切心情,也体现了他们作为官员的效率与紧迫感。

“同来各向朱门去”,这句诗转折,将视角转向了官员们的归宿——各自的府邸。“朱门”是中国古代富贵人家的宅第,常用来形容豪华的住宅。这里用“朱门”不仅暗示了官员们的身份地位,也暗含了他们追求权力与财富的欲望。然而,尽管他们一同出发,最终却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归宿,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分野和个人命运的差异。

“祇有西山伴我归”,最后一句诗则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收尾。诗人独自一人,只有远处的西山陪伴着他回到家中。这种孤独感与前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西山在这里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象征,暗示了他在繁华背后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代官场的繁忙景象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闰二月朔日

病过春光两月程,几番风雨几番晴。

不知开到何花树,今日才闻燕子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桐江道中

东风绿水动微波,晚泊滩头理钓蓑。

唤起江湖昔年梦,一帆寒雨听渔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集句一首赠答潘季通

江上春风留客舟,鸟啼花落水空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晚春即事三首(其一)

柳絮觉春归,轻盈著处飞。

东风好收拾,莫遣坠征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