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榆火换新烟。翠柳朱檐。东风吹得落花颠。

帘影翠梭悬绣带,人倚秋千。犹忆十年前。

西子湖边。斜阳吹入画楼船。

归醉夜堂歌舞月,拼却春眠。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换上新的炊烟,翠绿的柳树和朱红的屋檐映衬着。东风吹过,花瓣纷飞如颠倒的世界。
垂帘后挂着翠绿的梭子,绣带上挂着绣带,人儿在秋千上荡漾,回忆起十年前的时光。
西湖边,夕阳洒满画舫,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晚归来,沉醉于堂前的歌舞和月下,哪怕牺牲春眠也在所不惜。

注释

榆火:烧柴火。
新烟:新炊烟。
翠柳:绿色的柳树。
朱檐:红色屋檐。
东风:春风。
落花颠:花瓣飘摇。
帘影:垂帘的影子。
翠梭:绿色的梭子。
绣带:绣制的带子。
秋千:儿童游戏用具。
西子湖:西湖,以美女西施命名。
斜阳:夕阳。
画楼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归醉:喝醉归来。
夜堂:夜晚的大厅。
歌舞月:歌舞与月光。
春眠:春天的睡眠,指懒散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巧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开篇“榆火换新烟”即设定了一种时间感和环境氛围,榆树上的花火已熄灭,而新的炊烟升腾,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活的继续。“翠柳朱檐”则描绘了柳树已经长满枝头,绿意盎然,与红色的屋檐形成鲜明对比。

“东风吹得落花颠”中,“颠”字用得巧妙,既形容了花瓣随风飘散的样子,也暗示了一种轻柔无力之感,表达了春天风景的美好与无常。“帘影翠梭悬绣带,人倚秋千”则描写了室内的幽静与温馨,帘幕下的光影如同细长的梭子,而那悬挂的绣带在空中轻轻摇曳,人们依偎着窗台享受这份宁静。

“犹忆十年前。西子湖边”一句,词人突然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中,十年前的西湖畔,那些美好的时光仍历历在目。“斜阳吹入画楼船”继续了这一主题,斜阳意味着日暮时分,而那温暖的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照进了装饰华丽的画舫中。

最后,“归醉夜堂歌舞月,拼却春眠”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宴乐生活,词人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回归家中,沉浸于歌舞之中,忘记了白日里的劳顿与烦恼,将所有的春眠都交给了这醉人的夜晚。

整首词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无常,以及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语言流畅,意境幽深,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

收录诗词(17)

李莱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

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

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

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高阳台.落梅

门掩香残,屏摇梦冷,珠钿糁缀芳尘。

临水搴花,流来疑是行云。

藓梢空挂凄凉月,想鹤归、犹怨黄昏。黯消凝。

人老天涯,雁影沈沈。

断肠不在听横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飞琼。

烟湿荒村,背春无限愁深。

迎风点点飘寒粉,怅秋娘、燕袖啼痕。更关情。

青子悬枝,绿树成阴。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惜红衣

笛送西泠,帆过杜曲。昼阴芳绿。

门巷清风,还寻故人屋。

苍华发冷,笑瘦影、相看如竹。幽谷。

烟树晚莺,诉经年愁独。残阳古木。

书画归船,匆匆又南北。苹洲鸥鹭素熟。旧盟续。

甚日浩歌招隐,听雨弁阳同宿。

料重来时候,香荡几湾红玉。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清平乐.题草窗词

日寒风细。庭馆浮花气。白发潘郎吟欲醉。

绿暗芜千里。西园南浦东城。一春多少闲情。

日暮采蘋歌远,梦回唤得愁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