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尽日看山兴不孤,春风吹雨洒平芜。

林间莺湿翻花见,石上苔明杂锦铺。

策马人经千嶂夕,听泉声与片云俱。

何年卜筑来居此,拥膝横琴入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山林间的独特景象。

首联“尽日看山兴不孤,春风吹雨洒平芜”,开篇即以“看山”为引子,点明了诗的主题。春日里,山色空蒙,细雨绵绵,诗人独自一人,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这无边的山景,内心充满宁静与喜悦。这里的“不孤”,不仅指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颔联“林间莺湿翻花见,石上苔明杂锦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机与色彩。林中黄莺在雨后的湿润空气中翻飞,它们的啼鸣与花瓣的湿润相映成趣;而石头上的青苔,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明,如同铺上了一层斑斓的锦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

颈联“策马人经千嶂夕,听泉声与片云俱”,转而描写了一位行者在傍晚时分策马穿越山岭的情景。夕阳西下,马蹄声与山间潺潺的泉水声交织在一起,与远处飘动的云朵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美好,也暗示了人生的旅程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尾联“何年卜筑来居此,拥膝横琴入画图”,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向往与赞叹。诗人似乎在思考,是什么样的机缘让古人选择了在此定居,享受着如此美妙的自然风光。这一问,不仅深化了对自然美的感慨,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欣赏。

收录诗词(15)

侯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行宿浅滩

千里江流此一湾,暮潮落尽柁师閒。

翛翛苍荻鸣疏雨,隐隐玄云列远山。

波静自知凭岸稳,官慵肯厌客途艰。

朝来晏起迎新旭,秋月秋风兴不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刘太史使朝鲜

汉殿遥赍诏一函,香炉特许换朝衫。

天边筑馆迎龙节,海上吹铙遁鲎帆。

问俗朱蒙时已改,探奇旸谷日应衔。

归来撰得殊方志,天外河流海外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送曹安祖假归

陶然共事白云司,几度追随笑语时。

年齿偶成一日长,禅心同对十门师。

每分阳羡惊雷筴,迭和青溪踏雪诗。

君去冷曹方是冷,閒居赋就寄无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怀白砺甫

荏苒缁尘不可留,逢人到处问江州。

夷门知尔同谁过,燕市怜余尚独游。

风雨乍晴残月照,琴尊久冷暮云浮。

蹉跎空作还乡梦,蛩韵砧声一夜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