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杂书四首(其四)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黄鹂鸟鸣声中还有谁与我一同倾听,白色菊花盛开的时候我只能独自度过。
别说南朝时的人物才足够风流潇洒,毕竟像陈叔宝那样的人不应该太多。

注释

黄鹂:一种叫声清脆的鸟。
啭:鸟鸣声。
白菊:白色的菊花,常用于秋天的象征。
剩过:度过,独自度过。
漫道:别说,不要讲。
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指东晋到隋朝之间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流品:指人物的风度、品格。
叔宝:陈叔宝,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

鉴赏

这段诗摘自唐代诗人司空图的《白菊杂书四首(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独赏自然之美的情怀。

“黄鹂啭处谁同听”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听到黄鹂鸟鸣叫,却没有人能与他共同倾听这自然界的声音。这里的黄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谁同听”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只有诗人才真正欣赏这份静谧。

“白菊开时且剩过”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白菊花在秋季盛放,但诗人却不急于一时品味完毕,而是想要慢慢享受这份美好,让时间稍微停留,多一些欣赏的余裕。

“漫道南朝足流品”中,“南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南朝,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某种文化或艺术的追忆和向往。诗中的“足流品”则是说这种追寻并非出于功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由来叔宝不宜多”中的“叔宝”一般指的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闻名。诗人用“由来叔宝不宜多”表达了一种态度:对于高洁的艺术追求,不应该过于频繁或贪婪,而应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之美的情操,以及他对于时间和艺术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石楠

客处偷闲未是闲,石楠虽好懒频攀。

如何风叶西归路,吹断寒云见故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休休亭

且喜安能保,那堪病更忧。

可怜藜杖者,真个种瓜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光化踏青有感

引得车回莫认恩,却成寂寞与谁论。

到头不是君王意,羞插垂杨更傍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光启丁未别山

草堂琴画已判烧,犹托邻僧护燕巢。

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