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引得车回莫认恩,却成寂寞与谁论。
到头不是君王意,羞插垂杨更傍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光化踏青有感》,通过对春日踏青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开篇“引得车回莫认恩”,诗人借用古代贵族出行时车马喧哗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被遗忘与冷落的情怀。车辆返回却不再承认昔日的恩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却成寂寞与谁论”,这里的“寂寞”指的是一种凄凉孤独之感。诗人将这种感觉与周围的人分享,却发现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显得更加孤单和失落。
“到头不是君王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并非出自国王的旨意,这里的“君王”可能是对权力者的泛称。在这里,诗人感受到来自上层的压力和束缚。
最后,“羞插垂杨更傍门”,诗人用羞涩的情绪将垂柳插在门旁,通过这种细腻的情形来表达他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这里的“羞”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借古喻今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个人的自由与追求所面临的种种束缚。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草堂琴画已判烧,犹托邻僧护燕巢。
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关外风昏欲雨天,荠花耕倒枕河壖。
村南寂寞时回望,一只鸳鸯下渡船。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