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

屈曲泉流绕石林,到来竺宇畅幽寻。

了知说法无多子,且喜入山不厌深。

七佛总空身语意,三生谁话去来今。

未能习静催归辔,已听钟流云外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天竺寺的体验与感悟。首先,诗人以“屈曲泉流绕石林”开篇,生动地勾勒出天竺寺周围自然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泉水在石林间蜿蜒流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到来竺宇畅幽寻”,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向往和探索之心。

“了知说法无多子,且喜入山不厌深”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深入山林修行的喜悦之情。他认为佛法的精髓并不在于言语的繁复,而在于内心的领悟与实践,因此他乐于深入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七佛总空身语意,三生谁话去来今”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理解,提到七佛(佛教中指释迦牟尼佛及其六位过去的佛)的教诲都是关于空性的,即世间万物皆为空相,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同时,诗人也提出了对生命轮回(三生)的思考,探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系,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意义。

最后,“未能习静催归辔,已听钟流云外音”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完全达到内心的宁静,但已经能感受到寺庙内外的和谐与宁静,仿佛那悠远的钟声穿越云层,传递着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与感悟,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乐洞用苏轼韵

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於水。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形式: 古风

理安寺

路尽九溪十八涧,境奇三竺两高峰。

香台听讲来驯鸽,静室安禅制毒龙。

法雨淙常空色相,岩花放不论春冬。

归鞭却恐留清恋,倩取白云一片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丁家山

绿蕉白石足天然,胜李羞桃斗丽妍。

三日春光两日雨,一溪明水半溪田。

凭高恰喜逢初霁,望远何妨泮晓烟。

鸟语泉声间喧静,丝桐不鼓亦成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虎跑泉(其一)

溯涧寻源忽得泉,淡如君子洁如仙。

馀杭第一传佳品,便拾松枝烹雨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