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罗敷媚.用纳兰容若韵

名园夜趁嬉春约,扶步青苔。阿姊催回。

行到悄无人地月华来。

相逢只恨当时错,鸾信羞开。触恼愁怀。

一片落红曾印缕金鞋。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花园中的独自行走与回忆,充满了情感的波动和微妙的心理活动。

“名园夜趁嬉春约”,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名园中,似乎有一场春日的嬉戏等待着她。夜晚的静谧与春日的生机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扶步青苔”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女子轻盈的步伐,以及她在青苔上行走时的小心与细致,暗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可能正经历着某种微妙的变化或情感的波动。

“阿姊催回”则引入了家庭或社会的约束,与前面的自由与探索形成了对比,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女子在享受个人空间与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回归家庭责任的召唤,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被巧妙地捕捉。

“行到悄无人地月华来”描绘了女子独自一人行走在寂静的花园中,月光洒落,为她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一场景不仅美丽,也象征着她内心的光明与希望,尽管外界环境可能并不总是如此宁静。

“相逢只恨当时错,鸾信羞开”表达了女子对过去某个决定的后悔与遗憾,她渴望重新开始,但又因为过去的错误而感到羞愧和不安。鸾信,此处可能指代的是爱情的信物或承诺,其“羞开”则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触恼愁怀”直接揭示了女子此刻的情绪状态,她因回忆和现实的冲突而感到烦恼和忧愁。

最后,“一片落红曾印缕金鞋”以自然景象结束,落花与金鞋的对比,既是对美好瞬间的怀念,也是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209)

潘飞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国香慢.日耳曼女士李士馨花明玉艳,略识华文。与陈骏生典簿邂逅白陵。联骑看花,擘巾题句,拟之洛水江皋,不是过也。后士馨以流离远徙,竟绝声闻。骏生重访旧居,大有朱箔天涯之感。因取士馨往日赠诗,属张小轩茂才译为长篇,自书于册,而委余题首

海样多情。只相思脉脉,相惜惺惺。

天涯绮怀,才诉又堕香盟。

半叠银笺写泪,纵微吟、不是双声。

芳辞试重译,一曲花游,软语分明。

佳人原薄命,叹天寒倚竹,波远飘萍。

敲残鸾镜,绝忆鹦母曾听。

我亦风尘倦客,尽伤心、重过旗亭。

春愁奈何,许如此韶光,付与啼莺。

形式:

忆王孙

珠帘不卷月黄昏。楼上春寒深闭门。

独倚熏炉酒梦温。黯销魂。似有弦声花外闻。

形式: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

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閒过杏花时。

春浓客不知。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

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形式:

满庭芳.柏崎园观百花会

绣织琼台,香围金屋,锦城春色重重。

西华游戏,欧碧化珠宫。

谁唤道人七七,催顷刻、妆点娇浓。

争知道,休挝羯鼓,花信已潜通。

华鬘看著手,十洲旖旎,不见愁红。

况霓裳漫舞,齐护东风。

却恐宵深梦冷,烧电烛、光照帘栊。

归情好,河阳旧县,我亦种花农。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