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甫东陂宴

王孙古城隅,东陂托偃仰。

回薄始蓊杂,高台忽峻敞。

风波一以交,沦漪恣遐放。

列雉翳中流,返照幕鱼网。

曲磴盘层阴,清房殷清响。

并逸金谷韵,兼诣濮阳赏。

恢台戒隆曦,披发命吾党。

美酒涤烦嚣,泠言发神爽。

至今河朔人,垂声得倜傥。

直置病游梁,为心任独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李攀龙在明时于灌甫东陂宴饮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雅集的和谐交融。

首句“王孙古城隅,东陂托偃仰”以“王孙”这一贵族子弟的称谓开篇,暗示宴饮之地的尊贵与历史底蕴,同时点出宴饮地点位于古城的一隅,东陂之上,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

“回薄始蓊杂,高台忽峻敞”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从狭窄闭塞到开阔敞亮的空间变化,仿佛是自然界的呼吸,也象征着心灵的释放与开阔。

“风波一以交,沦漪恣遐放”则将宴饮的欢愉比作风浪与涟漪,生动地表现了宾客间的畅谈与情感的激荡,同时也寓意着自由与放纵。

“列雉翳中流,返照幕鱼网”描绘了宴饮环境中的装饰与光影效果,雉羽装饰于中流,夕阳余晖映照在鱼网之上,既增添了宴会的华美,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氛。

“曲磴盘层阴,清房殷清响”则转向对宴饮场所内部的描写,曲径通幽,清房内传来阵阵清响,既体现了建筑的精巧布局,也暗示了宴饮中音乐与交谈的和谐。

“并逸金谷韵,兼诣濮阳赏”将此次宴饮与古代名士的聚会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古人雅集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彰显了宴会的高雅与不凡。

“恢台戒隆曦,披发命吾党”则是对宴会时间的描述,日光渐升,众人散去,留下的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最后,“美酒涤烦嚣,泠言发神爽”强调了美酒在宴饮中的作用,它能洗净心中的烦恼,激发精神的愉悦,进一步深化了宴会的主题。

“至今河朔人,垂声得倜傥”则以历史视角回顾,表达了此次宴饮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其影响甚至延续至后世。

“直置病游梁,为心任独往”则以个人的情感体验结束,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追求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宴饮的奢华与雅致,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友情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靳颍州子鲁

华阳馆前桑叶飞,荆轲台上送将归。

为言击筑悲歌者,当时酒人今是非。

太守褰帷蓟北来,燕山忽断楚天开。

郡中晓月雩娄出,雾里秋涛桐柏回。

黄金玺书发明光,东走颍州西豫章。

君家兄弟二千石,承恩不数尚书郎。

朱轓双出领专城,五马踟蹰五马行。

汉主乘春徵计吏,小冯何让大冯名。

形式: 古风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尔昔红颜客蓟门,献书不报哀王孙。

一朝致身青云里,座上还开北海樽。

余亦题诗郭隗台,燕山秋色对衔杯。

论交共惜黄金尽,此处空悲骏马来。

可怜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

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颂以还十九首。

才子新传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贤。

那堪西署为郎者,多病离居卧日边。

形式: 古风

赠张子含茂才

忆昔中丞全盛时,少年裘马相追随。

忽逢世变夙心违,逆旅荒凉旧识稀。

古来万事皆如此,何用空悲昨是非。

流水无情白日速,红颜犹在黄金微。

饮君莫辞燕市酒,欲行不行且携手。

青云今有故人存,好赠绨袍哀王孙。

形式: 古风

刁斗篇

阴山战合胡天黑,汉兵大呼单于北。

边秋日落五原屯,碛火夜连千灶食。

骠骑横戈拂铁衣,悲风黄草白榆飞。

渡河鸟阵旌旗伏,卧壁龙沙鼓角希。

征人马上援枯骨,满地清霜刁斗发。

朔气遥传瀚海云,寒声乱动轮台月。

掩笳骄雏听垂泣,按剑材官怒指发。

宫女琵琶咽逝波,使臣旄节凋幽窟。

谁能绝漠靖边氛,哀响如今不可闻。

六郡少年思转斗,摐金犹忆李将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