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几宵风雨暗溪山,相对魂消话别难。

筠管葫芦惊汗竹,奚囊萧艾近成兰。

鸣鸠逐妇声何急,杜宇留春吻欲乾。

嬴得樵农歌击壤,更于何处听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送别》由明代诗人王希文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送别时的凄美场景与复杂心情。

首联“几宵风雨暗溪山,相对魂消话别难”,开篇即渲染出离别的哀愁氛围。连绵的风雨使溪山黯淡无光,二人相对,心绪难平,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不舍与忧虑。这种情境下,对话变得异常艰难,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颔联“筠管葫芦惊汗竹,奚囊萧艾近成兰”,运用比喻手法,将离别比作是竹子上的汗水,虽短暂却留下痕迹;又以兰花喻指友情,暗示即使分别,友谊之花仍会继续绽放。这里既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颈联“鸣鸠逐妇声何急,杜宇留春吻欲乾”,通过鸣鸠和杜鹃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紧迫与不舍。鸣鸠的叫声显得格外急促,似乎在催促着什么;而杜鹃的啼鸣,仿佛在挽留春天,不愿其逝去,实际上也是在挽留时光,不愿离别来临。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尾联“嬴得樵农歌击壤,更于何处听阳关”,以“击壤”这一古代游戏象征着平凡生活的乐趣与满足,表达了送别后,虽然失去了相聚的欢愉,但生活中还有其他值得珍惜的事物。同时,“阳关”一词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常用来指代送别,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在描绘送别场景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送别》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与对友情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73)

王希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阳后二日送别友人

丛菊飘金映酒杯,故人一别思堪裁。

君家此去无多路,莫遣音书隔岁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访李子长不以为礼诗以复之二首(其一)

江门流水到官河,安乐如公见此窝。

丹凤高岗徒自远,白驹空谷有人歌。

漫将鸠杖挑尘篑,肯把羊裘换钓蓑。

如此柴荆春不到,风光其奈老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访李子长不以为礼诗以复之二首(其二)

餔糟世界几人醒,纵有灵丹莫解酲。

道学百年尊孔氏,新诗一夜揽弥明。

君裁大袖能笼世,我抱长竿不钓名。

俗耳不堪烦吹荡,特来庭畔听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访子长

出处权舆未见真,又猥巾屦走车尘。

藩篱于世虽无我,廊庙于今正有人。

俯仰伊谁能具眼,乾坤何处不容身。

圆沙如许宽平地,梧竹门墙月更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