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由明代诗人王希文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送别时的凄美场景与复杂心情。
首联“几宵风雨暗溪山,相对魂消话别难”,开篇即渲染出离别的哀愁氛围。连绵的风雨使溪山黯淡无光,二人相对,心绪难平,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不舍与忧虑。这种情境下,对话变得异常艰难,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颔联“筠管葫芦惊汗竹,奚囊萧艾近成兰”,运用比喻手法,将离别比作是竹子上的汗水,虽短暂却留下痕迹;又以兰花喻指友情,暗示即使分别,友谊之花仍会继续绽放。这里既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颈联“鸣鸠逐妇声何急,杜宇留春吻欲乾”,通过鸣鸠和杜鹃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紧迫与不舍。鸣鸠的叫声显得格外急促,似乎在催促着什么;而杜鹃的啼鸣,仿佛在挽留春天,不愿其逝去,实际上也是在挽留时光,不愿离别来临。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尾联“嬴得樵农歌击壤,更于何处听阳关”,以“击壤”这一古代游戏象征着平凡生活的乐趣与满足,表达了送别后,虽然失去了相聚的欢愉,但生活中还有其他值得珍惜的事物。同时,“阳关”一词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常用来指代送别,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在描绘送别场景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送别》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与对友情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