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九河巨流冻长山,山高微黯石色顽。

沙笼如烟吐朱湾,中天挝鼓云垂关。

壶炙不温乳乌死,城上琴声愁九子。

罗暮翻风花满波,玉麈洒窗湿明绮。

兽角消红犀凤乾,缕生篆字香盘盘。

坐聆翰音拂南极,驰念疆场中已酸。

欲决沈云叫阴帝,虏灭不使天下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寒夜》由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描绘了冬夜寒冷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句“九河巨流冻长山”,以“九河”象征众多河流,它们在冬季被冻结,长山也被冰封,营造出一片严寒肃杀的氛围。接着“山高微黯石色顽”,进一步强调山的高峻与岩石的坚硬,暗含着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沙笼如烟吐朱湾,中天挝鼓云垂关。”这两句通过“沙笼如烟”、“朱湾”、“中天挝鼓”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夜晚沙地弥漫、鼓声回荡、云雾低垂的画面,渲染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意境。

“壶炙不温乳乌死,城上琴声愁九子。”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壶炙不温”与“乳乌死”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寒冷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城上琴声愁九子”则通过琴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哀思。

“罗暮翻风花满波,玉麈洒窗湿明绮。”这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风吹过水面,花瓣随风飘散,落在水面上,同时窗户上的帘幕被湿润,映照出一片朦胧的美。

“兽角消红犀凤乾,缕生篆字香盘盘。”这里通过“兽角消红”、“犀凤乾”、“篆字香盘盘”等意象,展现了物品在寒冷环境下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

最后,“坐聆翰音拂南极,驰念疆场中已酸。”诗人坐在室内,聆听窗外的风声,思绪飘向遥远的南方战场,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士兵的思念。

“欲决沈云叫阴帝,虏灭不使天下寒。”表达了诗人希望解除战乱,结束寒冷的愿望,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严冬和战乱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送施秀才

贱生罹凶丧,日与死亡逼。

羁孤困猜嫌,动步畏蛇蜮。

之子脱俗情,平生未相识。

足茧千里来,顾我喜颜色。

衣裘风霜凋,颜发尘土蚀。

开席揖之坐,意勤语腷塞。

徐徐动辞气,突兀露胸臆。

绀囊出文章,发覆见宝璧。

自羞无所有,曷以报相德。

告行东风前,花草正狼籍。

又无一尊酒,浇沃慰远客。

扁舟下长淮,企立空叹息。

形式: 古风

送韩三子华还家

人在天壤间,共为气躯逐。

岁月自崩奔,冉冉若转毂。

荣乐随云烟,凋零共草木。

亨屯固常物,达者安可速。

奈何此躯骸,未免混世俗。

前年奔大凶,况复堕手足。

零丁旅山阳,逐熟聚衰族。

相逢眼尽白,闭户甘退缩。

左丞镇景亳,相去路重复。

数遣令子来,十里吊荼毒。

子华勇此行,东下甚匍匐。

入门未及言,相向且恸哭。

嗟我颜色枯,须苍鬓又秃。

相别始踰年,世事何反覆。

晤言出世表,但觉白日速。

勘书春雨静,煮药夜火续。

襟怀两澄澹,炯炯抱明玉。

时苦外物喧,又嗟别期促。

和风送归帆,盎动淮气绿。

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形式: 古风

观放闸

沈沈沧淮口,植木限众流。

启闭固有时,出纳千万舟。

眷予怀抱昏,羁别相牵钩。

观此巨派注,颇觉滞闷瘳。

喧豗怒霆起,始骇久不收。

既前目眩转,足缩不敢留。

朔雪下喷薄,散为白雾浮。

上悬赤油幕,旁断缥玉旒。

恐激地轴转,人有鱼鳖忧。

惊嗟势力壮,孰谓此物柔。

吾思作至监,实以处上游。

又欲接之口,沃荡胸中愁。

俄然渐枯涸,哮尔空泥沟。

渟滀既因人,开泄岂自由。

立间见底里,咄哉为尔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金山寺

孤峰涌沧江,突兀台殿积。

惊波四面起,日夜走霹雳。

阴壑滀风云,阳厓产金碧。

离披万年树,根抱太古石。

修廊围峻阁,窈窕压山脊。

宝像浮海来,珠缨冷光滴。

叩阑见鼋鼍,扬首意自得。

偃蹇互出没,日此饱馀食。

又有翠羽禽,群飞喜宾客。

口衔绀蒂花,近我若相识。

开轩心旷绝,上下无异色。

气象特清壮,所览辄快适。

予心本高洒,误为尘土隔。

不知人间世,有此物外迹。

落日将登舟,低回空自惜。

形式: 古风